在1月份A股市場曾走出一波“靚麗”的行情,但從1月末至今,由于利空因素的出現,造成A股市場震蕩,陷入調整狀態。不過這并未打擊私募基金的信心,據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對于2月行情,58.14%的基金經理選擇了中性態度,有32.56%的基金經理對2月A股市場持樂觀或極度樂觀態度。而且私募在1月份一直保持比較高的倉位,截至1月31日,私募的平均倉位為69.37%,和上個月相比變化不大,72.09%的基金經理表示將維持現有倉位。
對市場調整不以為意
近期,A股市場出現利空因素加劇了市場的震蕩,部分上市公司出現業績“地雷”連環炸,在2月1日時市場部分個股又出現“閃崩”現象。
雖然A股在利空打擊下向下調整,但是并沒有挫敗私募基金的信心,據私募排排網融智·中國對沖基金經理A股信心指數顯示,私募基金經理對于A股信心指數趨于平穩。從A股市場趨勢預期信心指標來看,私募基金經理對2月份A股市場依然保持了中性偏樂觀態度,A股市場趨勢預期信心指標值為100.32,較上月變化不大。從調查看,58.14%的基金經理選擇了中性態度,較上月的36.44%大幅上升,有32.56%的基金經理對2月A股市場持樂觀或極度樂觀態度。
實際上,不少場外資金正等待入場,近期市場不斷傳出基金發行爆款就是很好的明證。據Wind數據顯示,2017年12月,私募發行產品總規模達到296.3億元,其中股票策略私募產品發行規模就達269.3億元,較2017年11月份增長69%,平均單只產品發行規模也增至3億元。另外,外資私募也在不斷發行產品,惠理投資在2017年11月29日完成登記,隨后就在2018年1月29日成功備案了第一只私募產品。
對此,上海千波資產束其全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期“閃崩”股不斷,不管是基本面存在不穩定因素的公司殺跌,亦或是部分優質標的被誤傷,都有助于創業板股票估值筑底,可積極看好后市。雖然目前創業板指數一直在回落,但部分優質的創藍籌已經走出獨立的行情,隨著公司業績的逐步好轉,創藍籌將率先迎來上漲機會。
近六成私募倉位在八成以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由于1月份私募的倉位已普遍提高到中高水平,所以2月份選擇增倉/大幅增倉的基金經理占比為16.29%,較上月有所下降。最新倉位調查顯示,當前私募機構的平均倉位水平為69.37%,較上個月基本保持不變。具體來看,其中半倉以上私募機構占比為86.21%,倉位在八成以上的私募機構占比為57.47%,相比上個月有所上升。滿倉的私募機構占比21.83%,相比上個月的24.37%下降不到3個百分點。同時72.09%的基金經理會選擇維持現有倉位不變。
不過也有私募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實際上在1月份的“11連陽”逼空行情中,尤其是部分白馬藍籌創出新高之后,就有點“恐高”了,在貴州茅臺(600519,股吧)即將沖頂800元的時候開始減倉白馬藍籌股,目前倉位很低。
廣東一位私募基金經理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去年8月份就發行了一只股票型私募產品,成立后一直在小倉位運行。現在市場出現調整,正是進場加倉的好時機,2月份市場表現值得期待。雖然其他創業板個股表現一般,但是看好底部區域的創藍籌投資機會,畢竟調整了這么多,而對有業績兼具成長性的公司布局,以時間換空間。
對于后市,賽亞資本董事長羅偉冬認為,預計大白馬和中小創將繼續兩極分化。目前中小創的風險并未釋放完畢。傳統行業的藍籌股有一定投資機會,可以適當關注。將繼續重倉持有高成長股、價值股,總體來說目前沒有調倉計劃。
每日經濟新聞(博客,微博)記者 楊建 每日經濟新聞編輯 謝欣
(責任編輯:劉偉 HF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