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車企在海外市場逐漸扭轉低迷的態勢,重返上升通道,并蓄勢待發,將進攻歐美汽車市場,在跨國車企巨頭的主場與其一較高低。
作為國內第二大汽車集團,東風汽車(600006,股吧)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東風公司”)在2月4日發布海外中期事業計劃,提出到2020年,海外銷量實現15萬輛,并進入歐美主流汽車市場。
東風公司總經理李紹燭2月4日接受第一財經等媒體采訪時談到,經過近年來的探索和積累,東風“走出去”的步伐越來越穩、越來越快。
截至目前,東風公司累計向全球80余個國家和地區出口汽車產品30余種,達80多萬輛,形成了一批穩定的合作伙伴和穩定的出口市場。2017年,海外銷售汽車6.5萬輛,同比增長55.3%,擠入行業前五名。
這與東風公司不斷強化自己的國際化運營能力密不可分。東風公司在伊朗建成東風首個海外KD組裝陣地,2017年組裝出口汽車3萬輛;在俄羅斯,建立東風首家海外銷售公司,構建東風銷售及服務網絡,2016年成功收購當地汽車4S店,打造成東風首家汽車旗艦店;在越南等東盟國家,東風中重輕微卡分別以整車、KD的方式展開銷售運營,2016年開始推進乘用車出口,組建4S店;在印尼,通過合資與當地合作伙伴建立印尼工廠,并以此為基地覆蓋東南亞各國,首臺微卡今年已成功下線。
在做好國內市場業務的同時,東風公司將繼續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深入開拓海外市場,推動2018年海外出口突破8萬輛。東風公司國際事業部部長、中國東風汽車工業進出口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軍智談到,東風公司將依托“一帶一路”倡議,分亞歐、亞澳、亞非、亞美四條路線,加強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開拓,并努力打造相關支點國家,為東風未來海外事業的發展提供支撐,進一步推動東風汽車“走出去”。
根據本次發布的海外中期事業計劃,東風公司未來三年將加速海外資源投放,構建3+3+N事業布局,助力東風“走進去”。3+3+N,即著力打造3個深度KD制造基地、建立3家海外銷售公司、N代表N個海外機遇性儲備項目,以此為基礎建立形成具有東風特點的KD模式、銷售平臺模式、戰略合作模式、“一帶一路”跟隨模式等。通過有針對性地對戰略市場集中力量進行產能及渠道資源的投放,不斷提升東風本地化制造,屬地化營銷方面的能力,加速東風戰略市場“走進去”。
同時,東風還將加速投放新品和新能源產品,不斷豐富東風海外產品線。未來三年,東風將持續有針對性地向不同的區域市場投放10~15款有競爭力的新品和新能源產品。
不僅是東風公司,國內不少車企都在加快國際市場的布局。汽車出口市場在2017年已觸底反彈。海關總署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汽車及汽車底盤在2017年出口104萬輛,比2016年73萬輛大幅增長。
實際上,中國汽車出口在2012年已首次突破100萬輛達到105.6萬輛,但可惜之后連年跌跌不休。這種格局直至去年才反轉,這被業內認為除了主要出口市場經濟回暖等外部因素外,隨著“一帶一路”倡議不斷深化,自主品牌企業對海外布局的加快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一帶一路”為我國汽車產業“走出去”提供了從政策背景、貿易環境到資金、文化等各方面的支持,并為我國汽車產業帶來了多重發展機遇。2017年起,海外投資建廠熱度回升。從資金流向上看,一汽、上汽、長城汽車(601633,股吧)、廣汽、長安汽車(000625,股吧)、吉利汽車等國內車企在“一帶一路”國家沿線布局投資建廠。此外,國內車企成立海外研發中心也漸成趨勢。
第一財經記者從廣汽傳祺了解到,該企業將進一步加速國際市場開拓。目前,廣汽傳祺已完成中東、東南亞、東歐、非洲、美洲五大板塊14個國家布局,初步構建起全球銷售網絡和服務體系,并計劃2019年進入北美市場。在日前舉行的2018北美車展上,廣汽傳祺GA4在該展全球首發,借此試探北美消費者的喜好。與此同時,廣汽傳祺積極布局全球研發網,加快海外研發中心建設,硅谷研發中心于今年4月正式運營,底特律研發中心和洛杉磯前瞻設計中心籌建工作正在加快推進。2018年上半年,廣汽傳祺還將設立北美銷售公司和香港貿易平臺。
此前,中國汽車主要是出口亞非拉市場,轎車基本上難以進入歐美主流汽車市場。相比之下,新能源客車到歐美市場奪食相對沒有那么艱辛。第一財經記者從比亞迪方面了解到,截至目前,比亞迪歷年來累計向全球合作伙伴交付各類純電動客車超過3.5萬輛,進入英國、日本、美國等數十個海外市場。其中,比亞迪在美國純電動巴士市場的占有率高達80%,在英國純電動巴士市場的占有率超過50%。
快速崛起的自主車企與跨國車企在較量中逐漸找到自信。隨著國內自主品牌逐步邁向高端,品質與品牌相互驅動走高,以及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加速前進,中國車企海外出口也正隨之出現新變化,越來越多自主車企欲攻到歐美車企家門口,通過各種路徑啃下歐美市場這塊難啃的骨頭。
國家相關政策也鼓勵中國品牌走向世界,《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中國品牌汽車逐步實現向發達國家出口;到2025年,中國品牌汽車在全球影響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作者:李溯婉
(責任編輯:趙艷萍 HF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