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以大漲“收官”,當月即期匯價累計漲幅高達2200基點或3.38%,創1994年匯率并軌以來最大單月漲幅。
這一輪人民幣匯率大漲的主要推動因素是美元指數的連續大跌。1月31日亞洲交易時段,美元指數繼續走弱,盤中最低下探至88.8021,較去年12月18日以來已下跌了逾5%,今年1月的累計跌幅已超過3.6%,或將是2016年3月以來的最大月度跌幅。
對于美元指數持續弱勢的原因,中金公司指出,全球經濟持續改善是風險偏好上升的根源,也是美元走弱的核心邏輯。年初以來美元指數的走弱不完全是受到政府官員對美元言論的影響,背后的主要邏輯是市場更看好非美國家經濟的復蘇,比如歐洲、日本和新興市場,目前的復蘇勁頭都比較明顯。
而美元持續走弱,對中國隱含的最大影響在于人民幣重回強勢。分析人士認為,短期來看,人民幣匯率升值空間仍取決于美元指數的行情,若美元持續弱勢,人民幣對美元表現仍將偏強,不過在美元跌破89關口后,其繼續下行的空間可能也有限,由此人民幣匯率漲勢有可能放緩。
興業研究指出,人民幣相對美元中期升值行情處于“上半場”,但近期升值速率可能放緩,春節前不急于結匯的客戶可等待節后回調機會。此外繼續警惕非美貨幣相對人民幣的升值潛力。
中證網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