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密集調研上市公司”的消息不斷。這邊剛傳出有26家機構調研了永興特鋼(002756,股吧),那邊就有消息說凱恩股份(002012,股吧)接待的調研機構已多達35家。
循著機構的腳步看去,云南能投、新綸科技(002341,股吧)、金通靈(300091,股吧)、新開源(300109,股吧)、先導智能、深天馬A……記者發現,這些公司有一個共同特點:都在2017年啟動了定增重組。
如此,2018年開年以來,機構用“勤奮”來迎接新的開始的背后,是2017年上市公司啟動的定增重組。而梳理2017年207項首次披露的定增重組案,市場透露出的資本運作信息特點鮮明,這就是:智能制造“戰鼓擂”,影游并購“冷風吹”。
智能制造的爭先
2018年1月27日,360企業安全集團董事長齊向東在中國民營科技創新峰會上表示,科技實業將重回經濟發展的舞臺中央。這恰與2017年上市公司啟動的并購大勢不謀而合。
從數據上看,在2017年首次披露定增重組的207家公司中,作為收購方的上市公司,來自各種各類設備制造(包括專用設備制造,通用設備制造,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等)的企業共計41家,占比20%,顯示出傳統設備制造類上市公司欲借助并購進行產業升級,正成為主旋律。而剔除終止定增重組的公司后,在其余169家公司中,有24家公司的并購標的屬于智能設備產業領域,占比為14%。如先導智能的并購標的是鋰電池生產自動化線生產企業,海倫哲(300201,股吧)并購標的為平板顯示模組自動化設備生產企業,東方網力(300367,股吧)并購標的為物聯網設備制造業,和科達并購標的是平板顯示行業專用自動化設備生產企業,華東重機(002685,股吧)并購標的是數控機床生產企業等。
在智能制造產業中,消費電子產業自動化生產線既代表了技術潮流,又有較好的盈利空間,因而在并購領域表現相對活躍,多家公司提到擬并購標的在蘋果、華為、富士康等企業的智能手機生產設備的研發、設計、生產過程中承擔任務。這些公司包括賽摩電氣(300466,股吧)、勝利精密(002426,股吧)、海倫哲、兆易創新等。
此外,169家公司中圍繞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并購案有22項,占比13%,其中將近一半的并購標的集中在動力鋰電池領域。
影游并購的退潮
數據還顯示,2017年里,盡管影游并購的“慣性沖動”依然存在,但遠不如前。2017年啟動的207項定增重組案中,涉及影游類并購案例11個,終止收購案5個。而一個突出特點是,在監管的重點關注下,2017年的影游定增收購案例基本上屬于現有影游業務的上市公司為強化影游業務而為之,跨界并購影視游戲資產者已寥寥無幾。
這有監管因素,臥龍地產(600173,股吧)在終止以53.3億元收購天津卡樂的公告中表明:“國內證券市場環境及監管政策等客觀情況發生較大變化”。這個變化,就是監管對影視、游戲等輕資產行業并購“雙高”現象的關注。在此背景下,天舟文化(300148,股吧)終止收購游戲資產的公告里表示:“公司與交易對方未能就本次重組最終交易方案的核心條款(交易價格和業績承諾等)達成一致意見,本次交易難以繼續推進并實施”。而在影游資產并購高潮時期,上市公司基本上都是“能抓進籃子就是菜”,根本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
影游并購的“退潮”還表現在估值上。記者注意到,2017年1月,在山東礦機(002526,股吧)提出的收購議案中,文脈互動的預估值是5.68億元,溢價率達到129.28倍。隨后,被山東礦機“割愛”的文脈互動2017年11月到了世紀華通(002602,股吧)的手中,世紀華通披露的文脈互動估值則為3億元。
另一個估值“縮水”案例是永樂影視。2015年5月,永樂影視擬借殼康強電子(002119,股吧)時的評估值約為27.93億元;2016年5月,永樂影視借殼宏達新材(002211,股吧)時擬作價32.6億元。而在2017年7月當代東方(000673,股吧)的公告中,永樂影視的交易價格則是不高于25.5億,相比于2016年32.6億的交易價縮減21.8%。
跨界劇本的演繹
“跨界并購”項目下的統計數據,顯示出是22%的占比率。據記者統計,在169家公司中有37家公司提出了跨界定增并購。
在這些公司中,傳統產品為電解電容器紙生產的凱恩股份跨入鋰電池制造業,以及永興特鋼收購合縱鋰業等案例,屬于從一種制造業向另一種制造業的跨界。也有一些從“業態”上看頗為耐人尋味的“跨界”。比如百貨商業企業南京新百(600682,股吧)擬跨入“前列腺癌治療領域”,原本做建筑工程設計的山鼎設計(300492,股吧)擬跨界做“跨境電商”,從事水產品養殖的大湖股份(600257,股吧)跨界經銷安全套等。
與此同時,隨著監管層對跨界定增收購,尤其是對涉及互聯網金融、游戲、影視、VR四個行業的跨界定增并購的重點關注,市場也看到一些上市公司放棄跨界定增并購而回歸產業升級。2016年華東重機曾籌劃定增并支付現金的方式以高達16倍的估值收購兩家影視傳媒公司,最終,該方案終止。2017年初,華東重機的收購目標則指向一家數控機床生產企業。
2017年A股市場并購的“新歡”與“舊愛”,在2018年會帶給市場怎樣的燦爛與黯然呢?
⊙記者 李小兵 ○編輯 全澤源
(責任編輯:劉偉 HF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