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監會再度發出天價罰單,這次的主角是浦發銀行(600000,股吧)成都分行。
1月19日,銀監會發布公告,浦發銀行成都分行因掩蓋不良貸款等問題被罰4.62億元。這是繼廣發銀行7.22億元之后,銀監部門再次開出過億級的天價罰單。
銀監會官網公告顯示,四川銀監局依法對浦發銀行成都分行罰款4.62億元;對浦發銀行成都分行原行長、2名副行長、1名部門負責人和1名支行行長分別給予禁止終身從事銀行業工作、取消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警告及罰款。給予成都分行原行長開除、2位原副行長分別降級和記大過處分,對195名分行中層及以下責任人員內部問責。
“這是一起浦發銀行成都分行主導的有組織的造假案件,涉案金額巨大,手段隱蔽,性質惡劣,教訓深刻。”銀監會相關負責人稱。
銀監會介紹,通過監管檢查和按照監管要求進行的內部核查發現,浦發銀行成都分行為掩蓋不良貸款,通過編造虛假用途、分拆授信、越權審批等手法,違規辦理信貸、同業、理財、信用證和保理等業務,向1493個空殼企業授信775億元,換取相關企業出資承擔浦發銀行成都分行不良貸款。
公開信息顯示,浦發銀行成都分行利用超1000個殼企業承債式收購,以騰挪不良貸款,違規操作資金規模近千億元。
所謂承債式收購,是不良貸款騰挪的一種手段。比如,甲企業由于欠息在銀行的貸款即將成為關注類,這時銀行找來乙企業(如空殼企業)以一筆資金收購甲企業的這部分債務。與此同時,銀行給乙企業新發放一筆貸款,乙企業再用這筆貸款的資金償還此前甲企業欠銀行的利息。通過上述一番騰挪,原本要逾期的貸款就又變成了正常貸款。
通過這番不良資產的騰挪,浦發銀行成都分行出現了長期“零不良”的繁榮假象。
銀監會在公告中提到,此案暴露出浦發銀行成都分行存在諸多問題:
一是內控嚴重失效。該分行多年來采用違規手段發放貸款,銀行內控體系未能及時發現并糾正。
二是片面追求業務規模的超高速發展。該分行采取弄虛作假、炮制業績的不當手段,粉飾報表、虛增利潤,過度追求分行業績考核在總行的排名。
三是合規意識淡薄。為達到繞開總行授權限制、規避監管的目的,該分行化整為零,批量造假,以表面形式的合規掩蓋重大違規。此外,該案也反映出浦發銀行總行對分行長期不良貸款為零等異常情況失察、考核激勵機制不當、輪崗制度執行不力、對監管部門提示的風險重視不夠等問題。
從廣發銀行惠州分行因“僑興債”違規擔保案被罰超7億元,到郵儲銀行、恒豐銀行等因“僑興債”違規出資同樣被開出億級罰單,再到浦發銀行成都分行此次被罰4.62億元,銀監會的監管“實錘”越敲越重。
銀監會相關負責人公開表示,加重處罰的目的,是切切實實做到“處罰一個,教育一片”,將處罰落到實處,才有可能樹立銀行業“向合規要業績”的理念。
“銀行業過去可能覺得違規產生的效益更大,現在如果違規,就讓你無利可圖。”銀監會負責人稱。法治周末記者 戴蕾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