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和航空股被明顯增持
WIND數據顯示,與去年三季度末相比,去年四季度末,共有9只個股被公募基金增持1億股以上(剔除送轉等股本變動因素),其中7只來自滬市主板,2只來自深市中小板。分眾傳媒被基金增持了3.95億股,被增持股數最多。持股總量達到11.2億股,持股占流通股的比例也由三季度末的12.49%提升至四季度末的19.29%,基金的控盤度有明顯的提升。在機構的團購之下,四季度以來分眾傳媒走出了一波穩健上漲行情。
保利地產(600048,股吧)也被增持了3.4億股,持股總理達到6.72億股,增持后基金持股占比為5.72%。同屬地產板塊的新湖中寶(600208,股吧)也被增持了1.46億股,基金持股總量達到1.57億股,盡管新股中寶股價較低,但從絕對數量來看,環比增持仍然可觀。自2017年11月中旬開始,A股展開一輪調整,然而地產板塊卻逆勢上漲,保利地產股價頻創新高,截止目前新湖中寶股價漲幅也超過了25%。
航空股也明顯被基金增持。東方航空(600115,股吧)四季度被基金增持2.06億股,南方航空(600029,股吧)則被增持了1.23億股,兩只個股的基金持股數量占流通股的比例均由三季度末的1%以下分別提升到2.1%和2.71%。此外國航也被增持9843萬股,基金持股比例由0.15%提升至1.7%。去年四季度以來航空股也走出了獨立于大盤的上漲行情。
除此之外,金風科技(002202,股吧)、林洋能源、伊利股份(600887,股吧)、旗濱集團(601636,股吧)也被基金增持超過一億股。林洋能源和伊利股份的基金持股比例于四季度天達到16.02%和15.78%??乇P度較高。
從基金持股占流通股的比例提升情況來看,林洋能源、分眾傳媒等增持比例也較高。顯示這些個股的受寵。
基金減持錯失銀行股
減持榜上,相比三季度末,WIND數據顯示,基金的重倉股減少了426只,即有426只個股不再被已公布季報的公募基金納入前十大重倉股的位置。其中,開灤股份(600997,股吧)、中孚實業(600595,股吧)、凌鋼股份(600231,股吧)三季度末的持股數分別為7942萬股、7095萬股和5586萬股,是被基金減持較多的個股。
另一方面,仍然在列的重倉股中,銀行股遭遇基金大幅減持。其中農業銀行(601288,股吧)、中國銀行(601988,股吧)、交通銀行(601328,股吧)分別被減持5.91億股、2.89億股、2.43億股,不過,由于銀行股盤子巨大,原本基金持股數量占流通股的比例就比較低,減持之后,基金持股占比進一步降低,分別為0.59%、0.21%和2.38%。不過可惜的是,進入2018年以來,銀行股表現強勢,這三只銀行股的股價均于近期創新高。
除此之外,歌爾股份、中國建筑(601668,股吧)、勝利精密(002426,股吧)、鄭煤機(601717,股吧)、華泰證券(601688,股吧)、大秦鐵路(601006,股吧)、興業銀行(601166,股吧)均被減持1億股以上。其中,歌爾股份2017年是中小板股票的龍頭股之一,憑借業績的強勢,走出了一波強勢上漲行情,年內股價漲幅最曾達到81%以上。不過去年11月中旬大盤調整以來,其股價也迅速下跌。這與機構落袋為安拋盤也不無關系。去年三季度末,6只基金重倉歌爾股份的數量超過千萬股,而在去年四季度末,重倉持有歌爾股份最多的基金,持有量不足千萬股,廣發旗下多只基金減倉歌爾股份。
此外,鐵漢生態(300197,股吧)、蒙草生態、中國重工(601989,股吧)、中國中鐵(601390,股吧)、中國銀行、*ST華菱、中國石化(600028,股吧)、南山鋁業(600219,股吧)被減持數量在9000萬股以上。
本報記者 劉慶華
(責任編輯:任剛 HF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