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證券交易所國際部總監、滬倫通項目負責人馬丁娜·加西亞日前接受了經濟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自2015年中英兩國政府宣布啟動“滬倫通”可行性研究后,上交所和倫敦證交所建立了良好的溝通和工作機制,目前已完成中英兩地股票市場互聯互通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并上報兩國政府和監管機構。雖然何時正式施行還沒有確切的時間表,各種跡象都顯示“滬倫通”正在提速。
“滬倫通”是指上海證券交易所和倫敦股票交易市場的互聯互通,即內地投資者可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購入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個股。同時,英國投資者也能通過倫敦證券交易所買入部分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馬丁娜表示,“滬倫通”對于兩國的發行者和投資者而言都非常重要,中英投資者都將以一種更簡單便捷的方式進入對方市場。中國企業在倫敦融資也將變得更容易。
馬丁娜介紹,英國的股票市場更加國際化,倫敦證交所50%的上市公司都來自外國,2017年在倫敦證交所上市的十大IPO當中,9家都是外國公司。“2017年,很多中國公司進入倫敦的資本市場。英國現在有600多家銀行都使用人民幣結算,包括倫敦金融城也在不斷地開發和持續推動離岸人民幣中心的發展。”馬丁娜說。
馬丁娜告訴記者,中英兩國市場的差別很大,互聯互通還存在很多技術性難題。例如,兩地8小時的時差、交易制度不同、基礎設施差距等。更重要的是,兩國需要正視差異,平等對待兩個市場中的上市公司。馬丁娜表示,倫敦證交所將開發新的系統,以輔助雙方的投資。在馬丁娜看來,“滬倫通”不僅是交易所間的聯系,也不僅是上海和倫敦間的聯系,更多的是創建一種中英金融或資本市場間的生態環境,包括投行、證券公司、資產管理、律師會計等各個參與方都希望能夠支持這兩個市場中的上市公司快速發展。
“一帶一路”倡議對英國來說也很重要。馬丁娜介紹,在倫敦證交所上市的公司中有285家有“一帶一路”項目,或者與“一帶一路”有關。對相關區域而言,“一帶一路”建設能夠推動增長,同時加快資本流動。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23日訊(記者者周明陽實習生邊玙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