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2018年市場?剛剛披露完畢的2017基金四季報可以提供不少參考,績優基金經理的觀點或許更值得借鑒。記者梳理季報發現,這些基金經理較為樂觀,他們一致強調基本面選股,2018年要與優質品種一同成長。
東方紅睿華滬港深林鵬:
行業龍頭企業相較全球同類標的并未高估
2017年四季度,市場表現出較好的活躍度,以白酒、家電為代表的藍籌核心資產與以鋼鐵水泥為代表的周期類股票均有較好表現。
在投資組合的管理中,立足于尋找最優秀的公司并長期與公司共同成長,堅定持有核心品種。競爭力不斷提升的各行各業龍頭企業具有稀缺性,與全球主要股市同類標的相比,估值并不高。我們力爭尋找到最優質的,將估值、成長空間、市場預期三者結合得較好的品種,擇機買入長期持有。
國泰互聯網++彭凌志:
2018年股市震蕩上行存在結構性機會
展望2018年,國內經濟仍將較為平穩,貨幣政策維持穩健中性,各項改革持續推進,市場風險偏好逐步提升。
2018年國內股票市場整體仍將震蕩上行,存在結構性機會,具有較好成長性且估值合理的公司或將有較好表現。未來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行業具有較好的投資機會。同時,中國經濟增長由高速度向高質量轉變,科技創新、先進制造和傳統產業優化升級等領域也蘊含著投資機會。再者,與中國宏觀經濟相關的金融等行業也具備較好的投資價值。
景順長城劉彥春:
市場回歸基本面
2018年對市場繼續保持樂觀態度。推動此前市場結構牛市的基礎沒有發生變化。經過連續幾年的調整,我國經濟基礎逐步夯實。盡管供給側改革行政色彩稍重,但對于部分市場化淘汰機制不夠的行業,不動用行政力量,始終難以脫離泥潭。長遠來看,我國經濟發展潛力仍然巨大。事實上,我國已經在眾多行業處于領先,越來越多的優秀公司開始在高附加值領域開拓國際市場。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對我國經營效率的提升作用格外顯著,會進一步降低交易成本,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經濟潛在增長率。
今年將是市場回歸基本面的元年。我們不會依據宏觀數據起伏大幅調整持倉結構,更不會跟隨市場風格變化。我們愿意伴隨優質公司共同成長。行業競爭結構優化、投入資本產出變化仍然是主要關注的投資線索;消費服務、科技創新依然是我們最關注的投資領域。興全合潤謝治宇:
強調成長性與估值相匹配
2017年四季度,市場整體表現平穩。前期表現較好的白馬股仍然亮眼,公司在盈利獲得驗證、部分公司業績預期持續上調以及年末估值切換等正面因素下,股價表現較為理想。前期表現低迷的公司,隨著估值逐漸消化以及市場整體估值水平抬升,其中的優質公司開始體現出相對性價比,兩極分化態勢較前期減弱。
報告期內,基金堅持對個股性價比的一貫重視,強調公司成長性和估值的匹配,核心持倉變化不大,主要方向仍在消費和金融上,階段性增加了一些估值性價比開始顯現的成長股、地產股的配置。證券時報記者 方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