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將推出20條政策措施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以引領深圳未來幾年的創新發展。
深圳市六屆人大六次會議昨日閉幕,在市長答記者問上,營商環境、人才、智慧城市等成為高頻使用的關鍵詞,這也是深圳未來發展的重點聚焦。比如談到營商環境,深圳市長陳如桂透露深圳將推出率先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的20條政策措施。
談到備受關注的產業外遷問題,陳如桂表示,深圳市委、市政府非常關注實體經濟發展和企業外遷問題,千方百計創造條件把高端制造業留在深圳,包括推進一系列技改倍增計劃以提高企業產能水平,出臺專門政策保障工業用地,實施稅收減免和獎勵等優惠政策。
陳如桂透露這些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一是,去年全市第二產業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由2016年的38.6%上升到2017年的41.5%,提高近3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由2016年的增長7%提高到2017年增長9.6%,提高了2.6個百分點,為近四年最高增速。深圳的規上工業增速,比北上廣要高。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雖然有一些企業遷出去了,但可能遷入的要比遷出的多,留在深圳的企業也發展得比較好,所以并沒有影響深圳工業經濟的增長。
二是,深圳去年引進了一批高端優質企業。比如,ARM中國總部、空客中國創新中心等。類似這些高端制造企業,去年深圳引進了80個。去年深圳還新增了40家上市企業,占全省比重超過四成,在全國排第一;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約3200家,總數僅排在北京后面。深圳還實施了一系列商事制度改革,全市商事主體新增40萬戶,增至300多萬家,增長超15%,居全國城市首位。
關鍵詞:營商環境
20措施引領深圳未來幾年創新發展
問: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良好的市場化環境可以說是深圳一直以來保持發展活力的重要保障。深圳在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方面,將有哪些改革創新舉措?
陳如桂:一個城市的營商環境好不好,直接影響城市經濟發展的活力,影響創新創業的活力。深圳對標國際化高標準的投資貿易規則,研究提出了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一系列舉措。近期,深圳將推出率先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的20條政策措施。這些政策措施含金量是比較高的,將引領深圳未來幾年的創新發展。主要內容有幾方面:
一是突出深港金融合作。金融業是深圳的支柱產業之一,金融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約15%,總資產在13萬億元左右,在北京、上海之后,排全國第三,但與國際國內一流的金融中心相比還有一定差距。深圳將主動與香港在金融人才、金融規則、監管機制等方面加強對接,突出深港兩地合作與金融開放。推進跨境貿易便利化改革,推進通關監管改革,深化完善“一單兩報、綠色關鎖”,實現兩地海關等通關一體化,努力營造更加開放的貿易投資環境。
二是繼續優化產業空間資源配置。深圳歷來非常注重實體經濟特別是先進制造業的發展。這次出臺的政策,將全方位降低企業運營成本、降低企業稅費負擔,推出緩解“融資難、融資貴”新舉措,提供更全面的創新支持,努力營造綜合成本適宜的產業發展環境。
三是實施更加優惠的人才住房政策。實施驅動發展,人才是關鍵。在原有政策的基礎上,深圳將進一步加大力度吸引全球高端人才來深圳創業創新。提供更優質的公共服務,包括解決海外人才多次往返簽證、通關便利和工作便利問題,對符合條件的海外人才,在醫療、教育、住房、子女入學等方面給予市民待遇,營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發展環境。
另外,深圳還要實施智慧政務工程。力爭全面實現網上通辦,營造更加高效透明的政務環境,爭取達到國際一流水準等。
關鍵詞:人才
深圳把人才作為重要的戰略資源
問:來了就是深圳人。作為一座超大城市,近年來深圳一直都是人口凈流入城市,吸納來自全國各地的奮斗者。這幾年,深圳在人才引進方面都嘗到了哪些甜頭?未來還會有什么人才引進的優惠政策?
陳如桂:深圳的人口總體比較年輕,平均年齡約33歲。深圳發展這么快,靠的是什么?最關鍵的是人才。去年深圳的二三產比例為41.5:58.4,先進制造業占規上工業比重約70%,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40%,現代服務業占服務業比重超過70%,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1%,一些新興產業的發展勢頭也很猛。這些數據的背后,就是高端人才的支撐,這就是深圳嘗到的甜頭。
目前全市人才總量超過500萬人、占管理人口的1/4,高端人才也很多,全職院士近30人,國家“千人計劃”人才超過270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500多人。去年,深圳引進的國內外人才達26萬多人,其中海歸1.83萬人。未來,深圳將把人才作為非常重要的戰略資源,進一步加大人才工作力度,構建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體系,營造更具競爭力的人才發展環境。
關鍵詞:產業外遷
企業區域布局調整是市場行為
問:深圳近年來產業外遷有加速趨勢,土地空間嚴重制約了深圳未來的可能性,這一問題如何破解,飛地模式會不會遍地開花?
陳如桂:近年來,很多媒體和微信朋友圈都談到深圳產業外遷問題。我認為,企業的區域布局調整是市場規律下的企業行為,有些企業規模做大了,就需要考慮布局問題,這很正常。比如華為,在全球170多個國家都有產業布局?,F在,深圳有很多企業的產能擴張和研發成果的市場化,會到周邊城市去布局,這種溢出效應對珠三角地區整個產業結構的優化和經濟的創新發展,是有積極作用的。但我們也注意到,現在深圳的地價、房價、勞動力等生產要素成本相對偏高,也造成部分企業可能遷到其他城市去。
深圳現有近180萬家中小企業,這些企業具有比較好的成長性,對經濟總量貢獻率達57%,稅收貢獻率超過50%,就業貢獻率達70%,據說還有幾百家企業正排隊上市。這些數據也說明,深圳不會因為部分企業的外遷導致產業空心化。
當然,深圳土地資源總是有限的,這就要求深圳更加注重內涵式發展和開放式發展。一方面,要通過創新引領,提升城市發展能級;另一方面,要加強區域合作,在更大的范圍內提升資源配置能力。要堅持高端、高質、高新發展(8.410,-0.10,-1.18%),把握大灣區發展機遇,加強區域合作,發揮深圳創新引領作用。
關鍵詞:廣深科技(9.710,-0.14,-1.42%)創新走廊
用開放思維主動對接港穗莞
問:制定廣深科技創新走廊深圳實施方案已經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請問在粵港澳大灣區戰略下,深圳在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建設中如何找準定位、更好地發揮作用?
陳如桂:當前,深圳要按照省里的規劃,制定深圳實施方案,主動與廣州、東莞加強對接,積極參與走廊建設。對深圳而言,一方面要做好規劃,用開放的思維主動和香港、廣州、東莞對接合作好,推動走廊內重大產業、科技、人才等領域政策措施的互動,保障人才、技術、資金、信息等創新要素的自由流動,共同打造一流的創新帶。另一方面,要在科技創新、金融創新、人才交流、產業化等方面,充分發揮深圳的創新優勢,推動區域創新要素合理配置,布局更多的重大科技專項,培育更多的未來產業,促進經濟的轉型升級,推動深圳的原始創新、科技引領、產業化等方面取得更大發展,形成全球科技產業創新的強勁引擎,更好地推動整個珠三角產業結構調整,創造更好的經濟發展效益。
關鍵詞:深港合作
充分利用前海、河套兩個重大平臺
問:深圳和香港有很多合作,也有很多平臺,像前海、河套地區。如何看待香港的獨特優勢?未來如何推進深港地區更緊密合作?
陳如桂:現在,深圳在新的起點上再出發,要做的事情很多,其中一個就是進一步提升城市國際化水平,特別要加強和香港的緊密合作。在航運、金融、教育、醫療、人才、管理等方面,香港都有很多優勢。
當前,深港合作有兩個重大平臺,一個是前海,一個是河套地區。前海合作區已經取得很多成績,成效顯著。在前海出讓的土地40%都是面向港資企業,截至2017年底,前海蛇口片區注冊港資企業7100多家,注冊資本8700多億元。去年港資企業實現增加值約占總量的1/4,納稅約占總量的30%等。
深圳將充分利用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落馬洲河套地區開發建設這兩個重大平臺,努力推動深港合作向更深層次、更高質量發展,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在投資貿易、科技創新、規則制定等領域的新引擎。
南都訊
本版統籌:張小玲
本版采寫:周世玲傅靜怡張小玲
責任編輯:陳楚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