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股和港股屢創新高,恒生指數已突破歷史高位。與此同時,2018年以來,A股走強也不斷提振投資者的信心。近期市場風格的演繹仍是藍籌“吃香”,中小創“被晾”。在市場分化加劇的情況下,兩融余額的變化顯然受滬指走強影響,統計顯示,元旦以來,融資凈買入金額居前的行業中,金融和周期板塊在前五位中占三席。
一方面,相較于此前高點時的滬深兩市融資余額,當前的融資余額水平更高。這一數據具有一定的指標性意義,說明場外投資者并未因滬指短期單邊上漲而出現畏高情緒,同時說明已被激發的場外資金參與熱情,并未因近日振幅的加大而消減。
另一方面,從兩融余額的結構看,就在兩市融資余額自1月2日的10251.53億元升至10507.88億元之際,融券余額的升幅并不顯著。截至1月16日,兩市融券余額報52.36億元,較前一交易日甚至出現2.30億元的萎縮。說明隨著多頭行情的一再展現,空方勢力日漸式微。
根據Wind數據,本周28個申萬一級行業中,共有20個行業板塊獲得了融資凈買入,反映場外杠桿資金具很高的參與意愿。其中,房地產、銀行、電子這三個行業板塊的融資凈買入金額居前,本周分別獲得凈買入10.81億元、10.29億元、9.48億元。對比近三個交易日板塊間主力資金的流向數據,在凈流入方面,二者僅銀行一個板塊重疊,房地產和電子兩個板塊主力資金本周整體呈現出凈流出。這一情況固然與當前場內外資金在對后市行情及熱點判斷方面的分歧有關,但也反映出當前分化行情中場內資金的謹慎情緒已有所上升,這或許與當前場內資金的獲利兌現有關。
不過,雖然場外杠桿資金對后市看好,但時而也有所“異動”。例如上周五出現了滬指收漲,兩融余額回落的“逆勢而動”。就在兩融余額回落后的后一個交易日,盤面即出現回調,體現出杠桿資金對于盤面的敏感性。
兩市融資余額從去年12月5日的階段低點“節節攀高”,但值得注意的是,相較于此前滬指3400點附近融資余額10350億元左右的水平,目前在10500億元上方的融資余額,足以表明當前杠桿資金對后市行情的期待。
作為場內加杠桿行為,兩融數據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市場情緒和參與主體對大盤走勢的預期。歷史上,兩融規模同上證綜指走勢的擬合度相對較高。整體來看,歷史數據顯示的兩融指標雖不是市場走勢的前瞻指標,但兩融指標的提升卻仍是股市增量資金進入的重要證據。此外,從近期融資和融券余額步調一致的情況來看,空方當前并不堅決,而多方卻依舊強大。綜合來看,多方或仍主導后市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