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汽車(600006,股吧)集團有限公司在2017年的累計銷量達到412萬輛,雖然這一成績穩居國內汽車行業第二,但是距離此前確立的450萬銷量目標還有不短的距離。年度總結時,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劉衛東坦言:“目標沒有達到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東風悅達起亞和神龍公司銷量下滑比較厲害。”
作為整個東風的重要支撐業務,合資乘用車版塊在2017年呈現出非常明顯的兩極分化。其中,東風本田、東風日產所代表的日系品牌可謂是春風得意,前者順利完成三次上調后的目標,累計銷量達到72.7萬輛,同比增長22%;后者的累計銷量更是超過了112萬輛,創造歷史新高。相比之下,神龍汽車仍然深陷泥潭,2017年共售出37.8萬輛新車,同比下滑37%。
盡管神龍汽車在去年實現了降庫存超過5萬輛,并且保持了盈虧持平。但是連續兩年銷量大幅下滑,不禁讓我們感到唏噓,標致和雪鐵龍到底怎么了。近日,神龍汽車公司確立了2018年的銷量目標:整車銷售開票46.3萬輛、交付47.6萬輛。按照交付量計算,預期增速將達到26%??墒墙?0萬輛的增長談何容易。
也許是2017年最后幾個月銷量回暖,讓神龍汽車看到了觸底上升的趨勢。但是如今中國汽車市場已經告別“白銀時代”,再加上豪華品牌不斷進行產品和價格的下探,自主品牌的產品力又大幅提升,合資品牌倍感壓力。其中,韓系車和PSA一系更是首當其沖。要說韓系車更多是因為“薩德”而影響了市場表現,那么標致、雪鐵龍以及DS則更多是源于自身。
銷量已經跌到谷底了?
成立于1992年5月的神龍汽車,是中國最早的汽車合資企業之一。在“家轎時代”,東風標致和東風雪鐵龍的產品都擁有不俗產品力和口碑。2014年可以說是神龍汽車的巔峰時期,全年銷量達到70.4萬輛,較2013年的55萬輛,同比增幅高達28%。到2015年,中國汽車市場進入微增長的“新常態”,神龍公司全年累計銷量雖然只有1%的小幅增長,但是71萬輛的成績也算客觀。
也許那時兩大品牌都沒有意識到,SUV的浪潮會來的如此兇猛。2016年,神龍公司將銷量目標定在76.5萬輛,預期增長7%。然而現實卻是當頭一棒,全年下來兩大品牌共售出60萬輛新車,同比下滑15.54%。很多人認為,缺少SUV是神龍汽車的“阿喀琉斯之踵”。實際上,其他產品更新換代速度過慢,技術積累匱乏,1、2線城市沒有站穩的情況下盲目擴張3-6線城市,都是兩大品牌遭遇“滑鐵盧”的原因。
2017年,神龍汽車將全年銷量目標定在66.6萬輛,并計劃向70萬輛發起挑戰。盡管兩大品牌接連推出多款SUV,但難以阻止銷量持續下滑的頹勢。于是,神龍汽車在10月將年度銷量目標下調至40.2萬輛。最終的結果卻是連這一目標也沒有實現,全年下來兩大品牌共售出37.8萬輛新車,同比大幅下跌37%。
雖然從2017年9月份開始,憑借著4008、5008以及天逸SUV的熱銷,神龍汽車重新回到月銷4萬輛的軌道,并且在隨后幾個月實現連續環比增長。但是因為轎車產品的銷量全線下跌,單憑這三款SUV仍然無法扭轉不利的局面。所以接下來,在同步推出SUV新產品的同時,轎車產品也要盡快更新換代以提升競爭力。而在產品層面之外,還有一個問題急需解決,就是頻繁的高層人事變動。
頻繁的高層人事變動何時是個頭?
2017年1月,擔任東風雪鐵龍市場部部長一職3年有余的孫亦文正式加盟沃爾沃中國,開啟了神龍汽車這一年頻繁的人事變動。1月底,周永春接替呂海濤出任神龍公司商務副總經理,后者調回東風公司任職。然而履新還不到一年的時間,周永春便于11月調任黨委副書記一職,商務副總經理的職位由東風標致雪鐵龍汽車金融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國洲接任。
另外在3月份,原捷豹中國執行副總裁車艷華加盟東風雪鐵龍,接手盛瀾寧離開后空余了半年多的品牌部副總經理。隨后,從長安福特而來的鄧凌出任市場部部長一職,這讓東風雪鐵龍形成了“全華班”領導層。3月末,吳少革接替返回法國的文南,正式升任品牌部副總經理,東風標致同樣構建了一套“全華班”領導層。這讓外界看到了兩大品牌欲重振市場的決心。
隨后在6月份,神龍汽車正式告別了長達16年的“劉衛東時代”,從一汽“換防”而來的安鐵成正式接任神龍公司董事長一職。這位明星高管的到來,被看做是竺延風執掌東風汽車以來最重大的一次人事調整,神龍汽車迫切走出困境的意圖非常明顯。外界普遍認為,安鐵成在神龍跌到谷底的時候接手也許是最好的時機。
但是在8月份,入職僅僅5個月的車艷華“追隨”孫亦文的腳步加盟了沃爾沃中國。9月底,在神龍汽車工作20多年的李海港正式揮手告別,東風標致品牌部總經理一職由周海波暫代。而2016年4月才接替陳曦擔任東風雪鐵龍品牌部總經理的饒杰,也于10月份正式離職,其職位由銷售部部長任光暫時代理。
無論是公司內部調整,還是當事人的個人原因,頻繁的高層人事變動對于品牌發展而言有害無利。尤其兩位一把手的先后離職格外的引人注目,有消息稱神龍公司未來將不再設置品牌部總經理一職。雖然這一說法目前沒有任何佐證,但是“不破不立”,目前的確是神龍汽車重新梳理編制的好時機。
雖然此前神龍一直實行“一個公司、兩個品牌”的經營模式,但是兩大品牌各自為戰的現象十分明顯,而且技術高度重合、產品屬性相近也造成了一定的內耗。如果神龍未來真的不再設置品牌部總經理一職,而是由總經理蘇維彬統一管理兩大品牌,向董事長安鐵成匯報,更容易實現兩個品牌的差異化。另外從接下來發生的三件事情,我們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