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概念成為市場熱點。新三板同樣不乏區塊鏈概念的身影,至少有十余家掛牌公司涉足區塊鏈技術研發與應用。這些企業或將區塊鏈作為主業深耕,或探索相關技術與公司業務相匹配的場景。從目前情況看,區塊鏈業務對公司的業績難有明顯貢獻。專家認為,區塊鏈技術的成熟應用尚需時日。
兩類區塊鏈概念公司
新三板存在不少區塊鏈技術的先行者。目前新三板區塊鏈概念股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將區塊鏈技術研發作為主業的公司;另一類是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在相關業務板塊引入區塊鏈技術,與現有業務結合探索應用場景。
2016年1月,火幣網創始人李林購入般固科技(財貓網絡曾用名)80.3萬股股份,占總股本的14.32%;后續通過多次增持,成為財貓網絡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2017年12月,公司第一大股東、實控人由李林變更為比特幣交易網創始人張壽松,張壽松持股比例為44.50%,李林持股比例降為38.27%。實控人變更后,財貓網絡表示,張壽松擬利用財貓網絡的優質平臺有效整合資源,擬在區塊鏈和人工智能領域開展業務,打造行業內知名品牌。
與財貓網絡類似,太一云和華證聯兩家新三板掛牌企業也經歷實控人變更和主營業務轉型的變化。2016年6月30日,元寶幣創始人鄧迪以4000萬元自有貨幣資金認購該公司定向發行的普通股2000萬股,成為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2017年10月11日,賽億智能公告,公司進行戰略轉型調整,增加了區塊鏈相關技術的研發、服務與應用業務。隨后,其證券簡稱由賽億智能變更為太一云。2017年1月4日,華證聯公告稱,“OKCoin”的創始人徐明星成為公司新的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10月24日,華證聯宣布,擬設立全資子公司北京八方云鏈科技有限公司,將公司業務拓展至計算機信息技術開發及服務領域。其布局區塊鏈技術的戰略意圖逐漸“浮出水面”。
部分新三板掛牌企業由于業務協同性發展需求,引入了區塊鏈技術。資料顯示,盈嘉科技、華麒通信、現在支付、融都科技、億美匯金、遠望信息、恒揚數據等多家新三板企業涉足區塊鏈相關技術。2016年10月,金丘股份發布區塊鏈技術平臺海星鏈,為金融機構提供區塊鏈底層建設服務;2016年11月,盈嘉科技公告稱,參與部分“一帶一路”區塊鏈項目建設;2016年12月,華麒通信加入了中關村區塊鏈產業聯盟;2017年2月,現在支付公告稱,擬收購區塊鏈平臺開發公司秘猿科技有限公司12%股權;2017年9月27日,融都科技成立了浙江省之江區塊鏈科技研究院。
區塊鏈技術被認為是具有“顛覆”意義的技術。根據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預測,2020年,基于區塊鏈的業務將達到1000億美元。除金融業外,制造業和供應鏈管理行業將為區塊鏈帶來萬億美元級別的潛在市場。不過,從財務數據看,區塊鏈技術對相關掛牌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并不明顯。
從近三年的財報看,在眾多區塊鏈概念公司中,區塊鏈技術帶來的相關營收有明確列入的僅為太一云1家公司。其余公司未發現相關記錄。財報顯示,2016年太一云的區塊鏈業務帶來的營業收入達到1624萬元,利潤貢獻為1053萬元,分別占到總營收和總利潤的46%和63%。2017年上半年,太一云區塊鏈技術產生的營業收入為934萬元,營業利潤為584萬元,營業收入和利潤比重分別提升至55.7%和76.5%。
除太一云外,其余公司或轉型較晚,或僅將區塊鏈技術作為公司主營業務的輔助手段進行實驗性開發,其應用場景和盈利模式尚未成熟。例如,現在支付、融都科技、億美匯金等公司的主營業務均與互聯網金融相關,這些公司多在支付、交易安全等方面探索區塊鏈應用場景,但區塊鏈技術尚不能帶來直接營收或難以進行量化計算。
“區塊鏈技術從概念驗證到實際落地,需要一定的時間周期。”對于區塊鏈概念企業的現狀,區塊鏈技術專家、云象區塊鏈CEO黃步添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目前區塊鏈技術主流的應用方向主要集中在金融領域,包括供應鏈金融、資產證券化、信用證、跨境支付等場景。隨著區塊鏈技術的逐步成熟和商業場景的大規模技術驗證,未來可能形成規模化商業應用。只有規模化效應,區塊鏈技術的獲利能力才會體現。
華創證券認為,從區塊鏈技術發展情況看,目前仍處于底層技術時代,未來將更多向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實際應用場景進化,即“應用鏈”。國金證券指出,當前大多數區塊鏈應用技術處于初期實驗階段,較短的時間難以產生盈利。不少公司借助區塊鏈技術,與自身的用戶會員體系相結合,助力原有業務形成新的增長點。
核心價值確定投資方向
一方面區塊鏈技術遠期前景可期,另一方面商業模式不成熟。在這樣的情形下,該如何進行投資決策?市場分析人士認為,要冷靜看待相關概念股,根據企業的核心價值確定投資方向。
華創證券認為,區塊鏈近期爆發,背后有兩方面的催化原因:海外市場區塊鏈概念受熱捧,美國電商巨頭Overstock、中概股迅雷等引入區塊鏈技術公司股價大漲,對市場形成映射;基于區塊鏈技術孕育而成的比特幣等數字貨幣爆發式增長,效應傳導到二級市場。
華創證券建議,總體而言,對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大力支持,但對其衍生的數字貨幣監管趨嚴。應該將更多目光轉向區塊鏈技術帶來的產業升級與技術進步,而非局限于“投機炒幣”。
“最核心的還是要看清企業的盈利模式。”新鼎資本董事長張馳認為,在大量區塊鏈企業難以盈利或利潤很少的情況下,相關企業的估值遭到爆炒本身存在巨大風險。對區塊鏈這樣的新興事物,仍然要回歸價值判斷,包括企業掌握的相關技術門檻有多高、盈利模式是否走得通,能否真正進行商業化應用。
國泰君安則指出,區塊鏈的核心在于商業邏輯重構。2018年,區塊鏈將步入實際應用階段,不少項目將落地。但有別于其他創新,區塊鏈作為底層協議,需要一個學習期,新進入的公司短期難以從中獲利。
作者:實習記者 齊金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