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新三板“集合競價”完成首秀,10294只原協議轉讓股票集體變更為集合競價交易方式,新三板首次嘗試場內交易方式。
由于首次競價不設漲跌幅限制,本周一多只競價股票出現暴漲暴跌,其中中航太克(839957.OC)和優創股份(831904.OC)分別暴漲14900%和9900%,三禾科技(832835.OC)暴跌99.5%。
不過,暴漲暴跌之后,股票價格反而從之前協議轉讓的“一分錢交易”回歸到理性的公允價格。有分析人士指出,集合競價的價值發現效率更高,烏龍指等誤操作概率大大降低,同時操縱股價的難度與成本大幅提高。
值得關注的是,本周一新三板市場全天總成交額僅1億多元,較上周五的13億元遜色不少。成交額相對較小的原因一方面在于,盤中手拉手(雙方協商價格定向轉讓)轉移到盤后的大宗交易,另一方面在于現階段市場濃厚的觀望情緒。
市場試探性交易
本周一共有150只創新層競價股票和221只基礎層競價股票成交,創新層股票每個交易日可以集合競價5次,基礎層只在尾盤撮合一次。
由于每只股票在變更為集合競價后的首個交易日,都可以突破100%的漲幅限制和50%的跌幅限制,因此,多只股票價格都較上一個協議轉讓價格發生暴漲或者暴跌。
創新層競價股票中,奧星電子(836668.OC)、將至發展(430443.OC)、 翰林匯(835281.OC)漲幅最大,分別上漲6841%、5900%和2069%,八只股票漲幅超過100%。另有24只創新層競價股票跌幅超過50%,其中保通食品(831651.OC)暴跌95%至1.61元。
基礎層中,中航太克、優創股份等60只競價股票價格突破漲跌幅限制,其中,中航太克和優創股份分別暴漲14900%和9900%,三禾科技暴跌99.5%。不過,這些股票交易量并不多,絕大部分暴漲的股票都只成交了1000股,這是新三板成交的至少數量了。
記者統計發現,多達232只競價股票只成交了1000股或者2000股,占有交投企業總數的六成以上。全天成交金額最高的競價股票華清飛揚(834195.OC)為864萬元,其參與了全天五次撮合,股價較上周五收盤價上漲4%。
從全市場看,周一,新三板成交總金額僅1.2億元,其中做市成交0.84億元、集合競價0.36億元,較上周五的1.38億元做市交易額和12.3億元的協議交易額都有大幅下降。
東北證券(8.480, -0.19, -2.19%)研究總監付立春對第一財經表示,“多數股票以最低10手成交,這說明投資者對規則不熟悉,更多處在觀望狀態,已達成的成交多為試探性的。做市股票的成交也受到一定影響,說明整個市場都處在觀望的情緒中。”
他認為,市場成交量較少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原本在盤中的手拉手協議交易改為盤后大宗交易,因此集合競價的成交數據與之前交易日不具備可比性。
盤后大宗交易也是本次新三板交易制度改革的新事物,從1月15日起,集合競價和做市股票都可以進行盤后大宗轉讓,只要求單筆申報數量不低于10萬股或轉讓金額不低于100萬元,并且在前日收盤價的漲跌幅范圍之內。
記者統計了周一的盤后大宗交易,有鋼銀電商(835092.OC)等25只股票率先嘗試了盤后交易,盤后大宗成交總量達到5000萬股,交易總金額2.7億元。在此之前,這些交易都只能在盤中實現。
三板匯學院院長程曉明對第一財經表示:“盡管由于參與人數不夠,短期內集合競價可能造成交易量下降,原來協議狀態下交易活躍的股票競價交易后反而不活躍,但從長期看對企業定價一定是重大利好,不能只看今天一天,競價交易的效果至少要一個月后才能體現出來。”
集合競價定價公允化
雖然集合競價首日就出現暴漲暴跌的行情,但這更多的是對之前協議轉讓價格的理性調整。
中航太克周一漲了149倍,但是其上次協議轉讓價格只有一分錢,周一收盤后的靜態市盈率不過29倍。創新層企業奧星電子漲了68倍,但其靜態市盈率僅15倍,因為上次協議收盤價只有一毛多錢。
付立春告訴記者,這表明集合競價的價值發現效率相對較高,而烏龍指等誤操作概率降低,操縱股價的難度與成本大幅提高。失去了手拉手交易做掩護,集合競價的價格操縱更容易被發現。
記者了解到,為配合交易制度改革,股轉公司調整了交易監察指標,加強了對異常交易行為、大額報錯單、對倒交易拉抬的實時監控,并且重點關注掛牌公司內部人或者關聯人參加股票交易,包括影響收盤價的交易。
根據股轉公司周一公布的股價異常監控情況,兩只創新層競價股票嘉合智能(839281.OC)和凱欣股份(835850.OC)盤中價格振幅超過30%,分別達到250%和97%,這引起了監管者的關注。
程曉明認為,集合競價的優勢在于是第三方撮合下,投資者不能選擇交易對手,價格更加真實,更能反映市場對公司真實的意愿。
不過,光大證券(13.490, -0.21, -1.53%)新三板分析師葉倩瑜對第一財經表示,“雖然集合競價交易有助于解決定價不公允以及利益輸送的問題。但是,競價交易無法從根源上解決新三板市場流動性不足的問題,從盤中觀察來看,此次競價交易相對活躍的幾十只創新層股票普遍缺乏報價的深度和廣度。”
福建華興創投投資副總監林彥鋮告訴記者,“和協議轉讓的點擊成交相比,集合競價只顯示成交的結果,無法顯示市場拋盤或者接盤報價的實時情況,市場從明盤交易,變得現在有點像暗盤交易了。”
葉倩瑜認為,交易改革后會讓做市交易優勢凸顯,對于以交易為主的投資人來說,連續報價和點選成交比集合競價更具效率。做市制度有助于發現這類投資人從而達到更快地分散股權的目的。當然,未來部分集合競價的股票也可以采用更頻繁的集合競價。
作者:周宏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