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擎價值投資大旗的機構們,將重金布局于低估值的藍籌股和確定性的白馬股,一度個股市值大小甚至成為機構們投資的衡量指標之一。但伴隨著此類個股大幅上漲,估值折價正漸漸變成估值溢價,倒逼機構們尋找新的“估值洼地”,而此前大幅調整的優質成長股,迅速跳入了機構們的眼簾。
多位基金經理強調,存量資金博弈下的A股市場,對于估值和業績成長的敏感程度超出以往,資金的流向會一直秉承著尋找“估值洼地”的路線,而此前大幅調整的優質成長股,有著較好的業績成長性,很容易承接那些從大藍籌及白馬股中撤出的資金,成為2018年的新風格之一。
估值“蹺蹺板”
近年來,A股市場的風格較以往有著顯著變化,對于估值和業績成長性有著更嚴苛的要求,這也導致以大市值為主的低估值藍籌股和白馬股近兩年走勢都非常強勢。不過,伴隨著股價的上漲,對于此類個股的估值判斷則出現了明顯的分歧。
中歐基金成長精選策略組負責人王培指出,2017年白馬股整體從估值相對折價到相對溢價,完成了從估值國際化提升到跨年切換的三級跳。白馬股作為一個整體,在2018年的超額收益空間并不大,反而可能碰到風險就會產生較大波動。這是因為,2017年屬于整體估值提升階段,風險的考量層面不多,但是在2018年估值出現溢價后,股價的風險存在于各個層面,包括公司事件、政策影響、行業周期變化等。
而在大藍籌和白馬股的估值遭受質疑的同時,許多基金經理將目光投向了相對估值洼地的優質成長股。富國基金魏偉認為,長期來看,專注于價值或成長在收益上并沒有太大差異,但價值藍籌股經過2017年的上漲,目前估值已經偏高,未來三年,相較于“過熱”的價值藍籌股,溫度較低的成長性優質個股將更具配置價值。同時,一些新興行業,尤其是之前沒有在A股市場上出現的行業或上市公司的股票也值得關注。
兩大主線掘金
對于2018年優質成長股的布局,許多基金經理都將目光放在了消費升級和高端制造兩大主線上。雖然這兩個領域已經在過去幾年里持續獲得青睞,但在基金經理們的眼里,里面仍然大有金礦可挖。
匯添富價值創造基金擬任基金經理胡昕煒表示,未來投資應精選價值創造能力最強的“發電廠”式企業,2018年將聚焦具備較強確定性的景氣行業龍頭公司。具體分板塊看,胡昕煒仍然看好消費升級的投資機會。他表示,隨著居民財富的不斷積累,消費升級將成為經濟增長換擋的重要動力;三四線城鎮化加速,國內消費者需求層次逐步從傳統消費向高端消費過渡,長尾效應之下消費龍頭的投資價值值得期待。而高端制造領域,胡昕煒認為,中國制造業已邁入全球核心產業鏈,越來越多的企業將占據全球競爭的一席之地。
對于成長風格的股票,魏偉則主要劃分了三個類別:一是積極成長型,即收入利潤增速在30%以上的高成長行業個股;第二是價值成長型,即收入利潤增速約為15%-20%,但估值較積極成長要低,普遍在15到20倍左右的個股;第三是周期成長型,例如通訊里面的光纖行業,電子里面的LED行業等。魏偉指出,從未來三年的時間跨度來看,成長股在投資回報率、勝率上將更勝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