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大幅調升358個基點,報6.4574,調升至2016年5月3日以來最高。市場人士指出,近期人民幣匯率連續走強主要是由弱勢美元驅動,國內經濟數據企穩亦助力人民幣升值,考慮到市場對美元指數的預期仍偏謹慎,人民幣匯率短期易升難貶,不過當前基本面也不支持人民幣繼續大幅升值,預計人民幣匯率穩中小幅升值態勢將延續一段時間。
上周五美元指數大跌1.12%,報90.8701,刷新三年來新低。分析稱,盡管最新出爐的美國12月CPI表現好于預期,使得市場對美聯儲加息預期有所上升,但美元表現依然疲軟,日內跌逾1%并失守91整數關口。
美元走弱與歐元近期走強息息相關。上周五歐元兌美元大漲1.44%,報1.2204,刷新三年來新高。之前,歐洲央行12月會議記錄顯示,歐元區經濟成長速度為十年來最快,歐洲央行應逐漸調整貨幣立場,以免推遲行動給經濟帶來更大沖擊。上周歐元兌美元累計上漲1.45%,連漲四周;與之相對應的是,上周美元指數累計下跌1.26%,已連續第四周下跌。
申萬宏源證券表示,美國2017年12月核心CPI同比略超預期,令美聯儲3月加息概率再度小幅上升,美債長端收益率明顯上行。但這次上行并未推升美元指數,顯示在市場已經普遍預期2018年加息接近3次的情況下,短期加息概率的邊際上行,已不能對匯率產生實質性影響。影響市場的不是預期內的加息,而是超預期的事件。從超預期的可能方向看,核心通脹若未能在2018年明顯改善,美聯儲可能不得不下調后期整體加息路徑,從而美元指數易下難上。
在美元指數繼續大跌的背景下,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再現強勢拉升。1月10日-12日,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三日連漲,累計漲幅達到557基點。
今日中間價公布后,在岸人民幣兌美元盤初漲逾百點報6.4505,逼近6.45關口,創2017年9月8日以來新高。
興業研究指出,美元指數和美元兌人民幣跌破重要支撐后,春節前剛性結匯需求、購匯盤觀望使得人民幣存在短線繼續升值空間。目前市場關注焦點在于1月25日歐央行議息會議,倘若不及市場預期“鷹”派,可能引發美元指數和美元兌人民幣階段性升值。
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2018年1月15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為:1美元對人民幣6.4574元,1歐元對人民幣7.8717元,100日元對人民幣5.8145元,1港元對人民幣0.82543元,1英鎊對人民幣8.8621元,1澳大利亞元對人民幣5.1062元,1新西蘭元對人民幣4.6800元,1新加坡元對人民幣4.8704元,1瑞士法郎對人民幣6.6642元,1加拿大元對人民幣5.1815元,人民幣1元對0.61454林吉特,人民幣1元對8.7738俄羅斯盧布, 人民幣1元對1.9170南非蘭特,人民幣1元對164.48韓元,人民幣1元對0.56941阿聯酋迪拉姆,人民幣1元對0.58140沙特里亞爾,人民幣1元對39.2540匈牙利福林,人民幣1元對0.53039波蘭茲羅提,人民幣1元對0.9469丹麥克朗,人民幣1元對1.2467瑞典克朗,人民幣1元對1.2281挪威克朗,人民幣1元對0.58221土耳其里拉,人民幣1元對2.9450墨西哥比索。
中證網訊 (記者 王姣)
(責任編輯: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