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證網(wǎng)綜合報道,一方面,2017年監(jiān)管部門大力推進銀行業(yè)“去杠桿、治亂象”效果顯現(xiàn);另一方面,銀行業(yè)不良貸款率企穩(wěn)甚至有所下降。在此背景下,不少券商研究機構預計,2018年銀行業(yè)績維持總體向好,估值會有所提升。
華創(chuàng)證券分析師張明表示,2018年有較大的概率實現(xiàn)行業(yè)息差全面回升,目前的估值水平隱含的過度悲觀預期有望得到修復。從貸款來看,央行口徑新增貸款利率自2017年起逐季回升,上市銀行由于按揭占比較高,反應相對滯后,2018年上市銀行貸款利率水平將溫和企穩(wěn)回升。銀行債券與投資收益率有望觸底回升。
在中銀國際證券銀行業(yè)分析師勵雅敏看來,2018年隨著金融市場開放的加快,海外資金流入提速,偏好大盤藍籌的海外投資者的進入推動市場風格轉變,為銀行板塊估值提升提供支撐。從陸股通資金所代表的海外投資者的配置偏好來看,大市值、高ROE、低估值、高股息的個股更受青睞,而這些特點正與國內銀行板塊的特點相匹配。2018年隨著MSCI新興市場指數(shù)的調整正式生效以及滬倫通籌備提速,A股國際化進程有望更有力推進,利好銀行板塊估值提升。
勵雅敏認為,目前估值對應隱含不良率接近11%,安全邊際充分。銀行股估值存在繼續(xù)提升的動力。A股銀行估值明顯低于其他市場銀行業(yè)的中樞水平。A股銀行目前14%的ROE僅對應靜態(tài)1PB,估值存在較大上升空間。
民生證券分析師李峰表示,到股份制銀行公布2017年報時,不良壓力對業(yè)績增速壓制會大幅緩解,打開股份制銀行的股價上漲空間。在前些年銀行經(jīng)營壓力較大時,不同類型銀行對不良貸款確認的尺度存在差異,這是導致上半年股份制銀行相對大型銀行股價走弱的重要原因。而從銀行中報情況看,光大、浦發(fā)、民生、平安該指標都在邊際改善,其中光大、浦發(fā)該比例已經(jīng)超過90%,到年報有望達到100%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