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末以來爆發的基金發行熱情毫無退潮跡象。截至1月5日,上周開啟認購的產品共有16只(不同份額分開計算),其中以權益類產品居多,且兼具價值與成長型產品。基金普遍認為今年A股會出現慢牛行情,龍頭價值行情將延續。同時,隨著成長股板塊機會逐漸增加,市場風格也有望擴散,可采用分段布局策略。
新年首周發行熱情延續
面對新年新機遇,基金紛紛厲兵秣馬。Choice數據顯示,2017年末近百只產品爭相成立的盛景似乎仍在延續。截至5日,1月以來已有16只產品開啟認購,目前正在發行的產品也多達199只,且皆以權益類產品為主。
權益類產品的發行熱情往往體現出機構對市場的態度。近期一份機構調查結果也顯示,80%的私募機構認為,2017年的市場走勢為A股慢牛行情開了個好頭,2018年將會走出一波穩定上漲的行情,整個市場的賺錢機會要明顯強于2017年。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末開啟發售的產品分為成長、價值兩大陣營,單從產品名字上便可甄別出,如鑫元價值優選、中金金序量化成長等。在1月開啟認購的新產品中,兼備了成長風格和大盤風格,萬家基金上周還陸續啟動了萬家成長優選、萬家豐益上證50指數增強兩只產品的認購。
2017年市場價值投資風格回歸,行情屬于藍籌白馬股的天下,以創業板為代表的中小票則成為其重倉基金心頭無法抹去的痛。然而市場無常態,價值股能否延續2017年的強勢,成長股又會否迎來一波逆襲行情,成為機構新年熱切關注的問題。
基金分段布局價值成長
如何布局2018年A股市場?多家機構表示,2018年價值龍頭行情仍將持續。同時,新興產業的機會也在增加,未來風格有望趨于均衡。業內人士認為,基金同時布局價值、成長類產品線,部分是出于分段布局策略,邏輯上并不矛盾。
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表示,從歷史經驗看,流動性緊縮是市場風格分化的必要條件,而2017年以來流動性層面最重要的沖擊因素是金融去杠桿,預計2018 年金融去杠桿大概率不會結束。
上銀基金基金經理趙治燁認為,至少在2018年上半年,市場流動性仍將處于中性偏緊狀態,因此市場的資金配置還會集中在業績增速最確定、競爭格局最清晰的白馬藍籌上,體現出相對較低的風險偏好。考慮到部分白馬藍籌股估值已處于合理區間,預計后市股價將跟隨業績震蕩上行,但絕對收益不會如2017年那樣顯著。
與此同時,成長股似乎又開始得到基金青睞。最新調研數據顯示,截至5日,除個別例子以外,上周公私募基金調研的公司皆為中小創,且不乏通富微電(002156,股吧)、中航光電(002179,股吧)等具有研發實力的公司。
博道投資莫泰山表示,2018年股市機會將不再局限于大市值藍籌,部分中等市值公司經過將近兩年的估值收縮后,開始呈現出較好的性價比。但市場機會仍將是結構性的,需要更具匠心的主動管理和深入的研究能力。
興證期貨研究也認為,預計2018年經濟增速前低后高,在經濟企穩回升的預期下,股票的成長性有望回歸,中小盤股估值的持續回調為未來上行打開空間,行情有望擴散至中小盤績優龍頭股,成長板塊后勁可期。
具體到近期投資,趙治燁建議,與其對未來市場風格切換焦慮,不如靜心尋找業績增速較快且估值相對合理的標的,尤其需重視一季報利潤出現顯著改善的板塊或個股。⊙記者 朱妍 ○編輯 長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