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是國內各大企業擁抱的熱土,回顧2017年,在連續兩年多的購置稅補貼政策的刺激下,新能源汽車迎來了大發展,整個行業奏響了疾速狂想曲。隨著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的退坡,各大企業將面臨直面的競爭。臨近年終,是時候來回顧新能源汽車的“2017”,看看都發生了什么,再展望一下“2018”,看看面對新的市場環境,又將會發生了什么。
【2017年回顧】
【發展】預計全年銷量超70萬輛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11月份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12.2萬輛和11.9萬輛,同比增長分別為70.1%和83%;2017年前11個月累計產銷分別為63.9萬輛和60.9萬輛,同比增長分別為49.7%和51.4%。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在12月份商務部例行發布會上指出,新能源汽車全年銷售量有望超過70萬輛。
【合作】國外品牌與本土急“聯姻”
新能源汽車即將實施的雙積分制,讓不少國外品牌產生了在中國市場發展的擔憂,于是2017年出現了大眾聯手江淮、福特牽手眾泰、北汽與奔馳合作打造新能源汽車的消息。雙積分要求車企必須擁有一定比例的新能源積分,而如果油耗積分過多導致新能源積分為負數,車企下一年度將直接停產。正是在這樣的壓力下,大眾、福特、奔馳等國外著名車企,看上了江淮、眾泰、北汽這樣的本土企業,急急“聯姻”。
【宣言】停售傳統燃油車
停止生產和銷售傳統燃油車的消息沸沸揚揚。9月9日,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中國已經開始研究制定禁售傳統燃油汽車的時間表。但具體是什么時候,并未一錘定音。10月19日,長安汽車宣布2025年將全面停售傳統意義燃油車,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12月9日,北汽集團宣布到2020年率先在北京市全面停止自主品牌傳統燃油乘用車的銷售,到2025年則在中國境內全面停止生產和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