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18日舉行的上海清算所外匯交易跨境清算研討會上,上清所副總經理沈偉表示,該所擬于2018年初推出跨境外匯交易中央對手清算業務。該業務的開展,是上海清算所國際化建設的又一重要成就,將助力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躍上新臺階。
填補跨境外匯市場空白完善上海金融市場體系建設
近年來,中國銀行(601988,股吧)間外匯市場快速發展,2016年共達成各類外匯交易124.2萬億元,同比增長44%。隨著外匯市場的逐步成長和金融市場的加速開放,中國金融機構參與國際市場和跨境外匯交易的需求與日俱增。但我國尚未建立起完善的跨境外匯交易和清算體系,境內參與者參與跨境外匯交易的限制較多、成本較高。
上海是中國外匯市場基礎設施建設的核心城市,外匯交易中心、上海清算所等銀行間外匯市場具有系統重要性的金融基礎設施均位于上海。跨境外匯清算業務的推出,有利于進一步完善上海金融市場體系建設。
目前,上海積極推進對外開放,全市1500余家持牌金融機構中,外資機構占比達30%。上海市金融辦副主任李軍在研討會上表示,上海正按照黨的十九大決策部署和國家要求,積極建設與我國經濟實力和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加強自貿試驗區與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聯動,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深入推進金融改革創新。上清所推出跨境外匯清算業務,有利于填補中國跨境外匯交易清算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空白,也將進一步加強上海與全球金融市場的聯系。
據了解,上清所跨境外匯交易中央對手清算業務,在尊重國際現有外匯交易清算慣例的基礎上,結合境內外機構的實際情況,對業務模式進行了調整和創新。該業務的運行模式為:上清所為在英國外匯電子平臺R5FX平臺上達成的跨境外匯交易提供中央對手清算服務,并通過集中授信的方式解決境內外參與主體之間交易授信困難等問題。
推動中資銀行參與全球市場吸引境外機構進入中國市場
外匯交易的達成,需要交易雙方在交易前建立授信關系。絕大多數境內銀行,尤其是境內中小銀行受限于交易對手方不足、雙邊授信有限、雙邊結算不便等問題,往往在跨境外匯業務拓展方面存在一些實際障礙。
據記者了解,通過上清所提供集中授信服務,中國境內機構可利用與上清所現有的授信關系,在對手方風險可控的前提下,與眾多境外交易對手進行交易,降低了其與境外機構逐家建立授信關系的成本,可進一步豐富交易達成范圍,解決原有的交易對手方雙邊授信不足問題,提高外匯產品可交易額度。同時,中央對手方的凈額軋差機制,將減少參與者的結算資金占用,降低結算風險,并為參與者減少風險資本占用提供便利。
與此同時,跨境外匯清算業務也為境外商業銀行進入中國市場提供了一條安全高效的通道。近年來,上清所積極推動跨境協調,并已取得了一系列進展。目前,外資機構參與上海清算所業務的政策障礙已基本解決。通過開展跨境外匯清算業務,有利于外資銀行進一步拓展中國市場,豐富客戶群體,將其原有業務逐步擴大至中國中小銀行。
加快金融資源集聚上海推動清算中心建設
一般來說,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核心依賴于其全球化的網絡體系,而全球化網絡體系建設的關鍵是業務和系統聯接。
業內人士表示,在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沖刺時期推出跨境外匯清算業務,有利于連接境內外機構,豐富上海金融市場各類金融實體的層次,提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能級,加速各類國際金融資源進一步向上海集聚;也有利于加速國際高端金融專業人才和金融資源進一步向上海國際金融中心集聚,進一步推升上海在金融體系、基礎設施、人力資本、城市聲譽、營商環境等方面的競爭實力。此外,跨境外匯清算業務將推動實現外匯跨境清算模式的更新換代,推動上海清算中心建設進入新紀元。
上海清算所表示,未來將繼續深化升級“國際化”戰略布局,不斷提升自身在全球中央對手方協會、國際資本市場協會、亞太中央托管組織等多邊平臺的行業領導作用,提升金融軟實力,進一步助力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記者馬翠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