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滬指累計下跌2.24%,但隨著基金年內業績排名時間越來越近,不少基金選擇在大盤回調時加倉,以沖刺年底排名。好買財富研究中心發布報告顯示,11月27日至12月1日,偏股型基金整體小幅加倉0.48%,當前倉位62.86%。其中,股票型基金倉位上升0.38%,標準混合型基金上升0.50%,當前倉位分別為91.15%和58.11%。有基金經理指出,鑒于很多成長股龍頭公司估值已降至合理區間,投資價值已逐步顯現。
公募偏股基金小幅加倉
上周,滬深兩市雙雙收跌。銀行、非銀金融、家用電器熱門板塊資金持續流出,板塊跌幅均超過2%。而此前一直表現落后的小盤股出現反彈,整體表現強于大盤股。市場資金開始觀望,偏股型基金依然整體加倉,交通運輸、農林牧漁等是關注重點。而對于醫藥、家電等白馬股集中的避險板塊,基金則出現明顯減倉。
11月27日至12月1日,基金配置比例位居前三的行業是農林牧漁、非銀行金融和汽車,配置倉位分別為6.43%、4.37%和4.34%;基金配置比例居后的三個行業是國防軍工、綜合和紡織服裝,配置倉位分別為0.45%、0.59%和0.86%。而在行業配置上,主要加倉了交通運輸、農林牧漁和有色金屬,幅度分別為0.92%、0.81%和0.75%;主要減倉了石油石化、醫藥和家電,幅度分別為1.38%、1.18%和0.75%。
從11月27日至12月1日整體來看,公募偏股型基金小幅加倉,名義調倉與主動調倉方向基本一致,且主動調倉幅度大于名義調倉。目前,公募偏股基金倉位總體處于歷史高位水平。好買財富研究員黃曦漪表示,行業配置方面,公募基金主動相對大幅加倉交通運輸、非銀行金融和農林牧漁三個板塊,逐漸主動減持石油石化、醫藥和家電,與名義調倉基本一致。
事實上,臨近年末,基金普遍選擇回調加倉。財匯金融大數據終端顯示,11月,擁有可對比數據的1811只主動管理偏股基金中,有1285只基金倉位較10月底提升,占比70.96%。
成長股配置機會到來
進入11月,許多基金經理開始談及市場風格切換,下一階段投資機會聚焦于成長股。
博時基金魏鳳春表示,總體來看,A股基本面變化不大,較低的風險偏好以及年底的流動性緊張可能抑制市場表現。短期看,市場調整或接近尾聲。結構上看,白馬的加速調整,說明A股調整在結構上或已接近充分;空間上看,中證1000本輪調整幅度在-11%以上,上證50為-5.6%左右。時間上,這輪調整從10月中旬開啟,目前已接近2個月,后續或將延續低位震蕩局面,遇下跌可加倉。建議維持金融與消費的標配,適度提高對周期與成長板塊的配置。
對于未來市場走勢,凱石財富金融產品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桑柳玉表示,展望12月,最大負面變量將是流動性趨緊是否會持續并影響股市;而正面支撐因素方面,則需觀察市場風險偏好能否經得起海外加息、匯率壓力、監管趨緊等沖擊。總體上,我們判斷市場短期承壓,尤其是前期漲幅較大、受益險資資金推動的行業板塊調整壓力較大,如家電、地產、建筑等。但從長期看,明年A股在目前點位大幅下行空間有限,更可能的是海內外黑天鵝風險、年末資金面更加緊張等帶來的短期急跌。
投資方向上,桑柳玉建議,可以繼續關注改革和財政政策發力的受益板塊,如PPP+、“一帶一路”、國企改革、債轉股等。此外,隨著成長股當前估值消化與盈利增長正逐漸走向平衡,再加上2017年新興產業“十三五”規劃發布,此前漲幅落后的新興成長板塊如計算機、傳媒、通信等,或許會迎來修復機會,加上每年年末市場風格多變,近期可密切關注今年以來持續低迷的成長股。
萬家基金權益團隊表示,目前的投資重點是聚焦A股核心資產。預計未來國內經濟將會溫和放緩,市場聚焦于各行各業的核心標的。具體到投資板塊上,以銀行、保險為主的大金融板塊,制造業升級、醫藥為代表的消費板塊,PPP、建筑和基建為主的大建筑板塊將會有不錯收益。
就具體基金產品的投資,國元證券(000728,股吧)分析師王聃聃表示,進入年底,基金投資需適時調整、保持一定謹慎。“可適當兌現重倉股集中度較高尤其是前期漲幅較大的基金。”同時,在風格上其建議均衡配置,但從穩健的角度出發,可適當進行結構調整,在延續價值藍籌風格基金底倉配置的思路下,側重大金融持倉的基金或在藍籌白馬持股相對分散、擅長深度挖掘選股的基金產品,并搭配具備突出選股能力的成長風格型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