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晚間,丹東港集團發布公告稱,由于公司債務集中到期,支付壓力大,流動資金日趨緊張。截至2017年11月30日,公司尚有銀行借款利息0.76億元到期未能支付,尚有融資租賃本息1.93億元到期未能支付。
▲圖片來源:Wind
公告指出,如果上述債務到期未能清償事項一直持續,將會對公司未來融資產生不利影響,進而可對公司生產經營、財務狀況及償債能力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為解決此次債務危機,公告表示,目前丹東港集團有限公司債務委員會已成立,由中國進出口銀行大連分行牽頭,共15家金融機構組成。債委會要求,各家金融機構需協調一致,不抽貸、不壓貸、不降級。此外,丹東港正在與銀行及融資租賃公司協商到期債務展期或其他方式解決債務問題。
據丹東港中報顯示,僅從該集團的銀行貸款情況來看,截至2017年6月30日,公司共獲得包括國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農商行、政策性銀行在內的15家銀行授信346億元,已使用210億元。
如此巨額的貸款,一旦銀行抽貸、壓貸,丹東港的最終命運并不難猜。
具體來看,其中交行34.8億元,剩余14.1億元;
農行3.29億已用完;
民生銀行(8.850, -0.02, -0.23%)11億元,剩余6億元;
中行105億元,剩余83.5億元;
工行40億元,剩余5億元,5255萬元展期;
建行24.7億元,剩余7700萬元;
進出口銀行58億元,剩余19.1億元;
平安銀行(13.080, 0.00, 0.00%)20億元,剩余17億元;
丹東銀行10.7億元,剩余2億元。
此外,光大銀行(4.200, -0.01, -0.24%)、營口銀行、遼寧銀行、廣發銀行、農商銀行、華夏銀行(9.350, -0.04, -0.43%)分別為2.45億元、6億元、2億元、2億元、6000萬元、8000萬元授信,均已用完。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丹東港還有多只債券未到期,長期來看,還面臨著巨大的本息償付壓力。對于丹東港債的償付能力,不少丹東港相關債券持有人目前仍持觀望態度。一位“16丹港01”的持有者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目前‘救活’這只債券的關鍵是續上資金鏈”。
對此,丹東港表示,將繼續與相關金融機構溝通協商,并積極籌措資金,爭取盡早解決上述到期債務問題,盡最大努力確保后續到期債券足額按期兌付。同時,將根據“16丹港01”和“16丹港02”《募集說明書》和《受托管理協議》的約定,積極配合債券受托管理人制定和實施違約救濟措施,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維護債券持有人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