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汽集團(601238,股吧)(601238.SH)發布公告稱,公司去年10月發布的150億元定增方案,于近期實施完畢。
作為廣州市政府旗下專門成立的產業投融資平臺,廣州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廣州基金”)通過全資子公司廣州匯垠天粵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匯垠天粵”),以60億元巨資認購廣汽集團上述定增中的3.01億股,從而以持股5.95%(不含H股),成為這家上市公司A股的第二大股東。
近日,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匯垠天粵董事長兼總經理閔飛講述了公司入股廣汽集團的始末以及背后的故事。他解釋,入股廣汽集團既是互相認可的結果,也是廣州基金支持廣州國企發展的一次實踐。
同時,閔飛表示,對廣州基金而言,助力廣州企業實現產業轉型是公司成立的使命之一,也正是在這樣的使命下,未來廣州基金還將繼續通過重組、整合等多種形式,繼續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
入股廣汽集團
對廣州基金來說,能夠在近日成為廣汽集團二股東,源于后者去年10月發布的一項定增方案。
去年10月31日,廣汽集團發布公告稱,公司擬以20.23元/股的價格,向包括匯垠天粵等在內的5方定向增發7.4億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50億元,分別投向于公司新能源汽車與前瞻項目、工廠與車型項目、汽車關鍵零部件項目。
在這次定增中,除投入最高的60億元的匯垠天粵外,其余4方也都具有明顯的官方背景。
今年11月中旬,歷經一年之后,廣汽集團的上述重組最終事實完畢,廣汽集團的總股本也隨之增加到72.81億股。
對于這次入股廣汽集團,閔飛表示這是一次較為純粹的市場行為,其中既是因為廣汽集團在資本市場中有再融資需求,同時也因為匯垠天粵在與上市公司做過密切了解,以及詳細的調研分析后,根據其成長性作出的一次符合預期的決定。
“其實廣汽(集團)今年釋放出來的利潤跟我們預計的差不多,這也是我們去年跟所有機構了解的時候,很多機構也認可我們的一個方面,去年我們對廣汽描述的期待今年全部實現了。”閔飛表示。
廣汽集團今年三季報財務數據顯示,前九個月公司共計實現營收516.3億元,同比增長幅度高達50.15%;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89.62億元,同比增長率同樣高達59.79%。并且從2014年開始,廣汽集團的凈利潤同比增長率呈現出逐年增長的趨勢。
“實際上,廣汽(集團)開始時有幾套備選方案,有做三年期定增,也有做一年期定增,還有混合的,但后來我們決定挑頭協同其他廣州國企,集團做三年期定增,就是因為看中廣汽的發展。當然,我們覺得三年期定增也比較有利于證監會通過審核批準。”閔飛解釋。
不過,在閔飛看來,廣汽集團的定增過程中并非一帆風順,其中最大的不穩定因素是再融資新規。
今年2月,證監會對《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實施細則》的部分條文進行了修改,進一步規范上市公司的再融資行為。
閔飛稱,如果當時廣汽集團的定增方案再往后拖幾天,也許就會因為再融資新規的出臺而將方案全部推翻。但最終有驚無險,廣汽集團的定增從預案發布到董事會、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再到國資委備案審批統一以及證監會審核通過、拿到批文,前后歷時整一年,速度不可謂不快。
如果以廣汽集團11月29日收盤價24.38元/股計算,目前匯垠天粵盈利達12.5億元。
不過閔飛表示:“我們希望做戰略投資者,希望深度參與公司后續的一些發展。”
助力實體經濟
對市場而言,匯垠天粵參與廣汽集團的定增,被外界認為是廣州基金積極參與廣州國企混改的一次重要實踐。
早在去年1月,廣州基金即與廣州建筑集團、廣州地鐵、廣州萬寶集團、廣州紡織集團等4家國企簽署國企混改基金戰略合作協議,提出了獨特的“國企混改2.0”模式。
據悉,與傳統的國企混改相比,所謂的“國企混改2.0”模式具有四大關鍵要素,即:“資金進入、并購做強、資本運作和員工激勵”。
閔飛表示,無論對匯垠天粵還是廣州基金而言,第一個需要考慮的點就是如何盡量按照廣州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真正將投資與實體產業落實于一處,并用資本的力量去促進廣州一些重點產業的升級與發展。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根據目前匯垠天粵的計劃,在股權投資領域,公司已經形成PE+股權投資的投資模式,并在今年其已經先后聯合機構投資者和一些實體產業企業組建合資GP,用于上市公司、新三板企業以及廣州一些成長性企業的投資。
據悉,匯垠天粵計劃在未來三年投資五家上市公司,廣州基金則計劃在相同的時間內,與廣州市相關部門一起,推動50家廣州本土企業在境內外資本市場上市。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上半年,廣州基金簽約基金規模超過3200億元,落地規模1300億元。目前共成立127只基金,投資263個項目,推動14家企業實現上市,參股44家上市公司,與超過20個城市(城區)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支持廣州產業轉型升級、助力城市發展是廣州基金的使命,”閔飛稱,“廣州基金將通過資產重組、資源整合、資本運作,乃至走出去、收購、兼并等運作,支持國企做強做優做大,實現廣州基金對新能源、高端制造、生物醫藥、新媒體等新興產業的布局。”
此外,廣州基金也在今年開始嘗試“走出去”戰略,這一點無論從此前要約收購愛建集團(600643.SZ),還是與浦發銀行(600000,股吧)等成立1500億元規模的國新央企運營投資基金,用于支持央企發展,均可見一斑。
不過,隨著管理規模的逐漸增大,一些改變也在悄然發生。閔飛表示,以前公司的業務發展規模會是在合適的風險邊際中,怎么找賺錢的項目,但目前卻開始在慢慢“做減法”。
“到現在為止,我覺得慢慢是做減法,不是你這個項目掙錢我就一定做的,我可能還要考慮我的國有身份的問題,集中我的資本資金去做,盡量在國有性質跟市場化方面找一些平衡點。”閔飛說。本報記者 饒守春 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