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稱,中國已經變得更富有和強大,這些增長給對于普通中國家庭的命運和財富意味著什么呢?根據中國政府提供的數據和重要的民意調查得出的結果可以看出,中國家庭生活和社會正在發生一些新的變化。
結婚率與離婚率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網站10月15日報道,從2013年到2016年,中國國內結婚率下降了16%,離婚率增加了16%。然而,這第一印象可能產生誤解。
上海紐約大學的心理學助理教授李玄(音)解釋說:“中國的離婚率過去一直比美國和西歐國家低很多,現在依然如此。”
“與鄰近國家和地區相比,中國內地的結婚率要高很多。因此中國家庭分崩離析的說法從統計數字來看是毫無根據的。”
牛津經濟咨詢社的路易斯·凱杰斯解釋說:“中國的獨生子女政策促進和增強了人口過渡。生育率下降和人口老化給勞動力從而給經濟增長帶來了下行壓力。”
他估計:“雖然獨生子女政策在2016年1月份改為二孩政策,然而現在生育率提高要在大約20年后才能在勞動力方面體現出來。”
BBC報道稱,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正在慢慢影響傳統的性別觀念,反過來將對性別失衡問題產生積極的影響。
新加坡國立大學家庭和人口研究中心的鄭穆(音)對英國廣播公司說:“性別失衡的情況已經在變化。”
“這是因為生育政策放寬了,觀念正在發生變化,婦女在教育和工作方面的地位提高了,社會保障制度更加完善。”
住房率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報道,有一個細節引人注目:在中國的千禧一代中,自己擁有房子者占很高比例,這似乎跟歐美國家大不一樣。中國千禧一代70%擁有住房,這一數字在美國為35%,英國為31%。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的中國研究院的副院長劉潔玉(音)在4月份匯豐銀行公布這些數據時說:“(在中國結婚時)丈夫提供住房是一種風俗。”
“如果男方無法提供婚房,很多戀愛就走不到婚姻這一步。”
手機用戶
英國廣播公司統計顯示,每百人手機用戶從2010年的63人增加到2016年的97人。
報道稱,中國的平均收入穩步增長,不管是在農村還是城市地區。在過去的十年里,食品的相對支出顯著下降,但用于健康、服裝或交通等方面的支出卻增加了。通信也是如此。手機激增就說明了這一點。
報道稱,智能手機不僅僅是一項通信開支——比如,微信已經滲透到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沒有手機的生活幾乎無法想象。
ABI研究公司駐北京技術分析師鄧肯·克拉克說:“微信作為一款應用程序,它就像生活的工具箱,有點像數字化瑞士軍刀。”
他說,消費者接受了它所帶來的各種便利,包括支付水電賬單、商店里的無現金支付、打出租車和租賃自行車、轉賬,當然還有通信。
出國留學
英國廣播公司統計顯示,出國留學的學生從2010年的28.47萬人上升到了2016年的54萬人。
報道稱,收入提高意味著有更多的錢花在孩子教育上,近年來父母送孩子出國學習的情況逐漸增多。
IHS馬基特公司亞太地區首席經濟學家拉吉夫·比斯瓦斯解釋說:“這些學生回中國的比例很高,2016年歸國43.3萬人。”
報道稱,擁有國際學位和國外生活經歷的中國畢業生迅速增多,將使中國下一代商界和政界“在思維和理解其他的文化方面擁有很高的國際化程度,隨著中國在大約10年后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這將越來越重要。”
報道稱,擁有歐美大學學位可能會增加你在就業市場的機會——可能也會提高你獲得合適合作伙伴的機會。(編譯/劉宗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