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泰康人壽與胡潤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高凈值人群醫養白皮書》(下稱“《白皮書》”)顯示,截至2017年1月,中國內地高凈值人群(個人總資產1000萬元以上的人群)數量為147萬人,比去年增加13萬人,增長率達9.70%。
引人注意的是,高凈值人群中,企業主占55%,金領(大型企業集團,跨國公司的高層人士)占20%,炒房者占15%,職業股民占10%。
胡潤百富董事長兼首席調研員胡潤表示:“自身健康、父母養老和子女教育成為主力高凈值人群三大核心需求。90%的主力高凈值人群持規避風險的穩健理財態度,保險成為他們理財方式的首選,對商業保險的關注度不斷提高。醫養融合的中高端養老社區在高凈值人群中的感興趣程度逐年提高。”
數據顯示,90%的主力高凈值人群認為“規避風險”在理財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隨著避險心態的逐步提升,兼具“安全”和“穩步增長”特性的保險,投資潛力不容小覷。作為保障型投資,保險實現了風險控制和收益的最佳配置,極大程度地滿足主力高凈值人群穩健理財的需求。
從主力高凈值人群投資理財現狀來看,保險和存款分別以 92% 和 85%的選擇率排名前二,其次是金融投資產品(56%)和不動產投資(49%)。
定性研究發現,保險中避險、穩定和傳承三大功能是吸引主力高凈值人群投資的主要因素。避險方面,保險不僅幫助他們規避疾病、高齡、意外等各種人生風險,同時能夠避開財務糾紛所帶來的后顧之憂。穩定性上,保本的屬性保障了資金的絕對安全,并且大型知名保險公司的實力背景為日后提供穩健和持續的收益做出了強有力的背書。傳承功能上,保險可以通過專款專項的方式將財富傳承給指定的對象,避免不必要糾紛且達到避稅的效果。
在商業保險配置方面,白皮書顯示,在過去兩年中,商業保險在主力高凈值人群中的關注度不斷提高。2016-2017年,主力高凈值人群個人年繳保費達到近100%的增長率,2017年人均年繳保費超過7萬元人民幣。
健康保險、養老保險是高凈值人群目前最主要購買的保險類型,其購買率均超過九成,重疾保險的購買率也達到八成以上。由此可見,健康險和養老險在解決人生后顧之憂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在購買上,健康險講究醫療資源和保障額度,養老險則強調收益的持續性和養老配備的完善性。
在考慮購買商業人壽保險時,“保險公司品牌的知名度”(83%)是高凈值人群首要考慮的因素,其次是“保險產品的保障額度”(64%)、“產品的收益率”(55%)等。在信息開放的當下,高凈值人群獲取商業人壽保險的渠道也繁多,其中,“專業顧問”和“朋友、親戚推薦”占比最高,互聯網、微信等線上媒體也有較高的提及率。超過六成的高凈值人群表示,會主動尋找或了解商業人壽保險產品最新服務、產品動向。
《白皮書》同時顯示,高凈值人群家庭平均每年在商業健康保險的交費上總投入 2.64 萬元,他們購買商業健康保險的主要原因已從“資金”轉向“資源”。84% 的人認為“得到更先進的醫療設備的診斷”是他們購買商業健康保險的原因,其次是“享受更優質的醫療環境”(77%),62% 的人群認為購買商業健康保險可以“得到更好的藥物”,為了“得到更好服務”而買的人也超過五成。“資金”方面,“重大疾病得以費用保障”的原因占比 67%,而“報銷范圍更廣”僅占三成。
此外,近三年來,養老社區在高凈值人群中的感興趣程度逐年提高,與2015年相比,高凈值人群入住養老社區的可能性增長44%;相比2016年,表示“肯定會入住”的人群上漲50%。研究顯示,每個主力高凈值人群家庭中,有3位平均年齡在73歲的老人需要贍養。
值得一提的是,廣東連續第二年成為擁有最多千萬資產高凈值人群的地區,比去年增加 2.8萬人,達到26.8萬人,增幅11.7% ;北京第二,千萬資產高凈值人群比去年增加2.5萬人,達到26.3萬人,增幅10.5% ;上海第三,千萬資產高凈值人群比去年增加2.5萬人,達到23萬人,增幅12.2%。這三地共擁有千萬資產高凈值人群 76.1萬人,占全國的 5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