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印度公布二季度GDP同比增長5.7%,遠不及6.5%的預期,創下2014年一季度以來最差表現。
具體來看,二季度GDP大幅下滑主要是因為制造業部門“拖了后腿”,該部門當季增長率僅為1.2%,而在去年同期,其增長率達到10.7%。
金融、保險、房地產以及專業服務部門的增長率都已經在二季度放緩至6.4%,遠不及去年同期的9.4%。
路透援引HDFC首席經濟學家Abheek Barua稱,本次公布的數據似乎意味著二季度經濟增長放緩加劇,這是長期放緩以及廢鈔和“稅改”帶來的暫時沖擊造成的,“我們需要重新審視今年全年的GDP預期。”
2016年11月8日,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宣布立即廢除面額為500盧比和1000盧比的紙幣(分別約合7.5美元和15美元)。該舉旨在打擊消滅洗黑錢和偽鈔問題。
華爾街見聞稍早提及,印度央行近日公布年報,其顯示印度公民在廢鈔運動期間幾乎把所有被廢紙幣存入銀行。截至2017年6月30日,已有價值15.28 萬億盧比的紙幣被回收。
此外,受“稅改”影響,國內供給鏈和分銷鏈出現紊亂,印度的商業情況極度惡化,本月稍早公布的印度綜合PMI創八年最大跌幅。
盡管經濟遭受沖擊,巴克萊對印度的未來依然持建設性態度:
一方面來自于外部條件(如大宗商品的低價格),另一方面來自于印度政府的決心(如繼續改革、完善公共政策及其長遠目標)。主要宏觀經濟指標——增長率、通脹、財政赤字等都顯示印度在過去三年中已經從2013年的最脆弱新興市場國家轉變為現在表現最搶眼的新興市場國家。
印度有強勁的國內需求,而關注供給側改革的政府將成為印度經濟長期增長的重要一環。
盡管印度長期以來的弱點,如高通脹、巨大的財政赤字和貿易逆差等問題依然存在,但在過去三四年中,這些指標都已經顯著改善。我們據此預計,印度經濟將長期保持增長,在未來三到五年中,印度的年均經濟增長率為7-8%。
(印度GDP增速和CPI變化,圖片來自巴克萊研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