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州市民梁先生向南國早報反映,從2015年底至2016年初,他參與欽州一家公司的原油投資,投資8萬多元進去,沒想到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虧得血本無歸。直到2016年底,他看到“炒原油”相關詐騙信息屢見報端后,才意識到自己有可能被騙。今年5月,梁先生向警方報了警。近日,警方立案調查此事。
梁先生參與原油投資的部分流水賬記錄。
輕信暴利投資原油 血本無歸無處維 權
梁先生介紹,2015年12月20日,自稱是福建天鴻盛世商品經營有限公司欽州分公司業務員的阿明通過QQ好友加他,多次向他推薦介紹原油投資,并稱非常容易賺錢,有的杠桿達到30多倍到50倍,同時還介紹稱福建省東南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是正規的,辦理有執照和備案。
“在業務員的誘惑下,我打消了疑慮。”梁先生說,按照對方的要求,他帶上身份證和銀行卡到該公司進行了簽約開戶,當時的地點是在欽州市北部灣大道一家二層的商鋪內,約5分鐘就開好了戶。
回到家后,梁先生的郵箱收到了兩個軟件:一個是福建省東南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行情交易軟件,是用來看原油期貨走勢行情的;另一個是福建天鴻盛世商品經營有限公司的資金交易軟件,是控制他的銀行卡的資金與其平臺的賬戶資金進出的。
安裝軟件后,梁先生每天都會在群里收到盈利幾千上萬的單子,讓人感覺很容易盈利。梁先生說,他第一次轉入8000元,開始有小幅盈利大約1000元左右,但是盈利的資金卻無法轉出銀行卡,業務員解釋稱是系統問題。
“在業務員和分析師蠱惑下,我頻繁操作買賣交易,投入資金一度超過8萬元。”梁先生說,有時候一天買賣十幾筆。2016年2月,原油市場突然大跌,導致他的賬戶爆倉,里面的資金遭到系統強制平倉,賬戶里面的8.3萬元只剩下了6300元。其間,梁先生發現賬號好像有人動過的痕跡。當分析師讓他繼續投資,梁先生稱沒有這么多錢時,不久他就被拉黑,QQ群和微信群也被踢出去,分析師和業務員也聯系不到了。事后,他再去開戶的地方找該公司時,發現公司早已人去樓空。
投資原油風險大 受害者為數不少
梁先生說,2016年底,他在媒體看到關于東南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涉嫌詐騙的新聞報道,回想起自己的經歷,感覺自己也被騙了。
梁先生認為,他們公司稱是炒原油現貨,但該公司卻沒有什么倉儲、物流等,他剛開始接觸時,共有100桶、500桶、1000桶等幾種產品,100桶和500桶是33倍杠桿,1000桶則是50倍。分析師稱如果愿意投資,可以有33倍~55倍的回報,獲利相當誘人。
發現該公司涉嫌詐騙后,梁先生陸續加入了一些關于原油投資的維 權群,發現和自己一樣經歷的人很多,他們來自全國各地,有的一個群達到2000人。有類似遭遇的欽州市民龐女士也參與了原油投資,她于2015年約兩個月時間內,先后更換六七個交易平臺進行投資,有一次一晚就虧損了10多萬元,前后共虧損了約70萬元,此后再也不敢接觸原油投資了。
原公司法人代表 只聞其名不見其人
梁先生說,他查詢到福建天鴻盛世商品經營有限公司欽州分公司的法人代表是女子顧某,該公司搬走后,他又查到以顧某為法人代表成立的廣西惠聯時代貿易有限公司還在欽州,但搬到另外一個地方去了。
26日下午,記者跟隨梁先生來到該公司辦公室,公司掛著“PBI世界基金會”的招牌,該家公司不是從事原油投資的經營,而是從事翻譯香港老教科書的繁體字和慈善等,前臺負責接待的一名女子稱,公司的法人代表是顧某,但是她不在欽州,出差去了。
隨后,該公司一名男子稱,公司的法人代表在前段時間已經更名為他,而顧某只是他的一個業務員而已,最近在外頭跑業務。該男子認為,原來的交易平臺能夠開設,應該是辦有相關證件和手續的,顧某也是受害者,“梁先生找我也沒有用”。
該男子還表示,前段時間也有人過來公司找過他,但公司與此并無關系。梁先生等人欲要顧某的聯系方式,但被該男子拒絕。
交易中心屬非法 警方已立案偵查
記者查詢發現,去年7月,國家商務部在一份《關于申請公開部分企業原有、成品油倉儲、批發、銷售經營資質信息的統一答復》的文件中,公布了137個不具有原油、成品油倉儲、批發、銷售經營資質的企業名單,其中福建省東南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名列其中。
欽州市金融辦工作人員介紹,他們曾公開多次宣傳欽州沒有原油交易場所,凡是涉及原油、貴金屬、郵幣卡等這類交易場所均是非法的,今年6月初,自治區金融辦、證監、銀監、公安等部門還召開關于推進各類交易場所清理整頓“回頭看”工作的會議,如果群眾遭遇這類詐騙,可到公安機關報案。
廣西雨燕律師事務所律師韋鳳宇介紹,此前他們也接到過類似的反映,原油投資完全沒有可控的風險范圍,均是在網絡上操作,且名目不同,一開始都是想方設法去套一些風險意識低的人。如果交易場所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而設下騙局,則已經涉嫌詐騙,遇到類似情況的群眾,應盡快搜集相關證據向警方報警。
今年5月,梁先生搜集相關證據和資料后,向警方報了警。目前,欽州警方已立案偵查,案件正在調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