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標準動車組“復興號”,26日在京滬高鐵線正式雙向首發。它由中國鐵路總公司牽頭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這是中國高鐵告別跟跑者歷史、駛向領跑者位置的新征程,意味著中國向著世界科技強國這一目標又邁進了一大步。
【首發】
昨日兩列復興號
在京滬高鐵雙向首發
6月26日,兩列復興號由北京南站和上海虹橋站雙向首發,分別為G123次和G124次高速列車。
據北京南站新聞發言人梁兆鈺表示,首列從北京南站出發的復興號G123次上午11時05分發車,運行5小時45分鐘,16時50分左右到達上海,票價與原來一樣。
復興號列車定員是576人,比和諧號定員556人略多。復興號目前處于試運行階段,安排兩趟車,7月1日之后會增加到4趟,今后鐵路總公司還將逐步安排復興號在不同速度等級高鐵線路上運用。
復興號有“CR400AF(昵稱藍海豚)”和“CR400BF(昵稱金鳳凰)”兩種型號,“CR”是中國鐵路總公司英文縮寫,也是指覆蓋不同速度等級的中國標準動車組系列化產品平臺。型號中的“400”為速度等級代碼,代表該型動車組試驗速度可達400km/h及以上,持續運行速度為350km/h。
梁兆鈺表示,目前復興號還是按300km/h運行,7月1日正式運行后是否提速,還要由鐵路總公司決定。
【國產】
純正中國血統
中國標準占84%
復興號是由中國鐵路總公司牽頭組織研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標準動車組。
中國標準動車組的“中國”,就意味著高鐵從最早的“洋基因”“混血”,到現在由內而外都是“純中國”了,特別是軟件全部是自主開發。
在高速動車組254項重要標準中,中國標準占84%。中國標準動車組整體設計以及車體、轉向架、牽引、制動、網絡等關鍵技術都是我國自主研發,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
此次中國標準動車組以復興號命名,其意不言而喻。
復興號的投用,是中國高鐵發展史上濃重的一筆。首次實現了動車組牽引、制動、網絡控制系統的全面自主化,標志著我國已全面掌握高速鐵路核心技術。這是中國高鐵告別跟跑者歷史、駛向領跑者位置的新征程,意味著中國向著世界科技強國這一目標又邁進了一大步。
“壽命”更長:
比和諧號長10年
中國標準動車組在降低全壽命周期成本、進一步提高安全性等方面加大了創新力度。為適應中國地域廣闊、溫度橫跨正負40℃、長距離、高強度等運行需求,復興號進行了60萬公里運用考核,比歐洲標準還多了20萬公里。最終,整車性能指標實現較大提升,復興號的設計壽命達到了30年,而和諧號是20年。
“身材”更好:
看起來更美 阻力還降低了
和諧號動車組車頂有個“鼓包”,那其實是受電弓和空調系統。復興號把這個“鼓包”下沉到了風道系統中,使列車不僅看起來更美,阻力還降低了7.5%~12.3%,列車以350km/h運行,人均百公里能耗下降17%左右。
“容量”更大:
座位間距更寬敞
從外面看復興號身材更好了,登車后,乘客還會驚異于空間更大,因為列車高度從3700毫米增高到了4050毫米。
斷面增加、空間增大的情況下,以350km/h運行,列車運行阻力、人均百公里能耗和車內噪聲明顯下降,而且有心的乘客還會發現,座位間距更寬敞。
舒適度更高:
車內WiFi全覆蓋
復興號空調系統充分考慮減小車外壓力波的影響,通過隧道或交會時減小耳部不適感;列車設有多種照明控制模式,可根據旅客需求提供不同的光線環境。
當然更值得一提的是,車廂內實現了WiFi網絡全覆蓋。當然,連接效果如何,有待乘客們上車檢驗。
“警惕性”更高:
出現異常可自動停車
復興號設置智能化感知系統,建立強大的安全監測系統,全車設置了2500余個監測點,能夠對軸承溫度、冷卻系統溫度、制動系統狀態、客室環境進行全方位實時監測。
列車出現異常時,可自動報警或預警,并能根據安全策略自動采取限速或停車措施。在車頭部和車廂連接處,還增設碰撞吸能裝置,在低速運行中出現意外碰撞時,可通過裝置變形,提高動車組防護能力。
(據新華社、央視、央廣、人民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