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投資者保護局局長趙敏。 新華網 資料圖
7月起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實施后,全民炒股時代將終結?
對此,證監會投資者保護局局長趙敏6月26日晚間在參加央視財經評論時指出,這些觀點是誤讀。
據證券時報網報道,過去投資者參與市場買賣交易是有制度安排的,新規實施后,規則和過去的交易制度是有銜接,在實施的時候會有相應安排,不會一刀切,會有區別對待。當前投資者可以買股票,新規后仍然可以買賣股票,投資交易不會受到限制。對于新開戶的投資者,機構依然會了解投資者基本情況,對于風險低的投資者,仍然可以交易股票,而對于投資者要投資新的種類產品和享受新的服務時,會有風險評估和建議。
據趙敏介紹,投資者適當性從2007年開始陸續在基金銷售、創業板、股指期貨等領域實施,核心就是把合適的產品賣給合適的投資者,規范的是證券機構的行為,需要對投資者風險偏好等進行分類,將產品分級,由機構進行匹配。在這過程中,機構有義務,投資者也有義務,需給機構提供真實的資料,以便對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進行判斷。
此前的6月20日,澎湃新聞曾報道,近日,中國證券業協會向多家券商發布《證券機構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實施指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對金融機構產品或服務進行了5類劃分,與之相對應的,對投資者也將進行5類劃分,明確不同風險承受能力等級的投資者需按照相關風險等級的產品或服務進行投資。
按照《征求意見稿》,A股的投資屬于中風險產品。有報道據此解讀稱,只有《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問卷》得分在37分以上的穩健型、積極型和激進型的投資者,可以參與A股投資,得分在37分以下的保守型、謹慎型的投資者可能將“無緣”炒股。
這一解讀可能有失偏頗。有接近監管部門的知情人士當時即對澎湃新聞稱,即便投資者評級不夠格“炒股”,仍可以通過簽署不適當警示書的方式“堅持購買”,因此“影響不大”。
有券商人士也向澎湃新聞表示,一方面,該辦法實施“新老劃斷”,并不影響原先的投資者;而對于新開業務的投資者,如若“跨級購買”,可簽署不適當警示書,即書面簽署知曉風險的文件,同時需要“雙錄(錄音錄像)”。另一方面,做《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問卷》并無次數限制,投資者的風險等級不夠格購買A股的,可多次嘗試以“做”到合格。
此前,證監會發布將于今年7月1日正式實施的《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明確,將投資者分為普通投資者與專業投資者,普通投資者在信息告知、風險警示、適當性匹配等方面享有特別保護。
在6月26日做客《央視財經評論》時,趙敏表示,“小國九條”中第一條就要建立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證券市場是風險市場,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不同,銷售的產品風險也不同,希望在這個市場中通過匹配能夠買到風險匹配的產品,這是國際通行做法。同時,這也不是一個新的制度,2007年實施過,此次頒布的規則是對之前規范的提升,強化中介機構的義務和法律責任。
中國證券業協會執行副會長歐陽昌瓊當天在做客《央視財經評論》時表示,新的管理辦法是對以前的適當性管理工作的總結,會有一些新的變化。從經營機構來講就是三句話:了解你的客戶、了解你的產品,把合適的產品推薦給合適的投資者。
據證券時報網報道,中金公司黨委書記楊新平在做客《央視財經評論》時表示,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對中小投資者是利好,此次的新規明確了經營機構的責任和義務,實際上是把有限的資源向投資者傾斜。此次規則把投資者分為專業投資者和普通投資者,對專業投資者就不需要揭示過多風險,而普通投資者,機構就需要幫助投資者分析風險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