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雖然一些關鍵數據開始回落,但5月份國民經濟延續了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結構在改革中優化,動能在創新中成長,質量在轉型中升級。與此同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北京公布,預測中國GDP在2017年將增長6.7%,2018-2020年平均每年增長6.4%,繼續看好中國經濟的增長。
從數據看,2017年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5%,與4月份持平。從環比看,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月增長0.51%。1-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7%。1-5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03718億元,同比增長8.6%,增速比1-4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從環比速度看,5月份比4月份增長0.72%。民間固定資產投資開始放緩,1-5月份,民間固定資產投資124329億元,同比名義增長6.8%,增速比1-4月份回落0.1個百分點。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占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的比重為61%,與1-4月份持平。
2017年1-5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37595億元,同比名義增長8.8%,增速比1-4月份回落0.5個百分點。其中,住宅投資25423億元,增長10.0%,增速回落0.6個百分點。住宅投資占房地產開發投資的比重為67.6%。如果考慮到價格因素,中國房地產開發的增速放緩的可能性更大。
應當說,這些數據表明所謂第一季度的開門紅并沒有演變成一次人為地“反彈”,即依靠信用擴張進入一個增長周期。究其原因,是因為中國政府主動去杠桿的結果。在同一天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60.14萬億元,同比增長9.6%,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9個和2.2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余額49.64萬億元,同比增長17%,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5個和6.7個百分點。
5月末金融體系持有的M2僅增長0.7%,比整體M2增速低8.9個百分點;與此同時,非金融部門持有的M2增長10.5%,比整體M2增速高0.9個百分點。這些數據顯示了金融體系內部降低杠桿的成效,金融體系基本上停止了信用創造活動。隨著去杠桿的深化和金融進一步回歸為實體經濟服務,比過去低一些的M2增速可能成為新的常態。M2增速的降低將會逐漸反映在投資增速以及房地產投資、房價等領域,這是中央政府主動去杠桿的結果,并非是經濟惡化的征兆。
IMF之所以提高了預測中國2017年GDP增長至6.7%(比原先提高了0.1%),是因為他們看到“中國繼續轉向更可持續的增長路徑,改革在廣泛的領域取得進展”。 IMF第一副總裁大衛·利普頓(David Lipton)在中國經過半個月的考察后得出結論,中國政府已經充分認識到面臨的挑戰,并采取了關鍵而可取的措施:目前正針對金融部門風險實施重要的監管措施。企業債務的增長在放緩,反映了重組和削減過剩產能方面的舉措。房價高漲正逐步得到控制,過剩庫存得到削減。地方政府借款框架正在改善,改革中央與地方財政關系的藍圖已經公布。新企業的創建自2014年改革以來增長了兩倍,等等。
應當說,這是中國政府改變傳統做法的舉動,長期以來,中國經濟會呈現周期性的擴張。而在今年,不但沒有通過財政與貨幣政策刺激增長,相反,通過收緊貨幣的口子,并更加嚴格的約束地方政府債務,將去杠桿,防風險置于首位。罕見地正確地改變了依賴由政府主導的投資和債務的增長模式。
這向世界、市場以及地方政府傳遞了一個明確的信號,中國不再完全是以GDP增長為主要目標的經濟體,中國更緊迫的是推動改革進程,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新常態,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強化創新驅動。從這個角度看,目前經濟隨著信用收縮(去杠桿)而沒有出現巨大的反彈,既是改革的結果,也為進一步改革提供了穩定基礎,盡管經濟增速可能有一些小波動,從長遠而言,這是一個經濟發展模式成功換軌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