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數據顯示,內蒙古自治區披露了公開發行2017年第一批政府一般債券的招投標書。內蒙古成為繼上海、河北、山東之后,第四個在交易所發行政府債的地方政府,交易所地方債發債額已超千億元。
業內預計,在發行利率提升、發行難度加大的背景下,有望迎來交易所發行地方債的熱潮,年內或將達到十余地。
“今年以來地方債發行進展較慢。主要體現為發行規模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較多,如一季度僅發行4745億元,只有去年同期9554億元發行額的約一半。”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審計研究室湯林閩博士表示。
3月15日,經全國人大審議通過《關于2016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17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地方政府2017年債務上限提高到18.8萬億元,比2016年增加約1.63萬億元。
《21世紀經濟報道》近期從權威渠道獲悉,2017年地方政府置換債券額度僅略超過3萬億,相較2016年5萬億的置換額度上限明顯降低。加上2017年新增債券規模1.63萬億,全年地方債發行規模應在5萬億元左右。
中誠信國際數據統計,截至2017年4月底,地方債共發行178只,共發行金額7994.14億元。其中,前三個月全部發行置換債券,4月起開始發行新增地方債,目前,共發行新增地方債276億元,發行置換債券7718.15億元。截至5月22日,5月發行4802.84億元地方債。所以截至5月22日,地方債發行規模12796.98億元。
按此數據推算,截至5月22日,地方債年內發行僅完成四分之一(12796.98/50000),交易所發行超千億,但是相對于全年5萬億元左右的發行規模,僅占了五十分之一。在金融去杠桿和監管趨嚴的背景下,地方政府今年是否能完成發債目標也是一個未知數。
5月初,媒體報道稱,上交所近日召集部分券商開展動員會,要求加大對地方政府債券承銷力度。有券商人士表示,今年確有地方財政廳召集券商,希望在交易所發行地方政府債券,作為一個改革事項在推進。
目前地方債投資主體80%為銀行。如何提高地方債對投資者的吸引力,仍是個問題。業內人士表示,后續地方債配置方面,有機構認為地方債收益、流動性較差,不愿持有。但也有機構認為,在金融去杠桿進程推進,加之風險偏好下降的背景下,可能會增加地方債配置。
有專家表示,未來券商承銷地方政府債積極性會有所提高。楊小靜指出,交易所已經制定了鼓勵措施以提高券商的積極性,擬針對地方債銷售排名前20名的證券公司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政策的鼓勵,加上市場對地方政府債更深刻的認識,更多的券商會有動力去承銷地方政府債。總體而言,可以預見今年地方政府在交易所發行地方政府債規模會有明顯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