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市場資金面維持寬松態勢。但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銀行對二季度流動性保持著極為謹慎的態度,從現在開始就已經在為6月份跨季騰挪空間。這一心態在近期同業存單的發行和價格上表現得尤為明顯:供需極不平衡,發行量一再萎縮,價格一路上行,銀行仍然不為所動。
另一方面,央行在貨幣投放上仍保持謹慎,繼上周MLF(中期借貸便利)到期未續之后,又連續三日暫停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與此同時,五月和六月面臨著巨量同業存單到期的壓力。這一缺口使得機構對6月之前的流動性倍感壓力。
存單量縮價漲銀行仍觀望
四月以來債券發行全面萎縮,同業存單表現尤甚。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據wind統計,4月份同業存單發行量為12929億元,環比三月份的20166億元減少了36%;發行數量為2144只,比上個月少發532只。另外,同業存單發行量自4月份開始迅速萎縮的這一趨勢,在本月表現得更為明顯。本月第一周的存單發行量已經創下今年以來的新低值(不考慮春節等假期)。
去年底以來,同業存單市場經歷了過山車的轉變。在新舊政策交替的窗口,存單一度成為銀行爭相發行的品種。在3月份債券發行結構中,存單發行面額在整個市場中占比超過一半,為52%,4月份這一比例降至43%。
從價格上看,4月以來隨著發行量的萎縮,價格在一路上行。數據顯示,3個月期限的同業存單價格自4月初的4.40%漲了近30bp至當前的4.69%;股份行一年期存單價格從4月初的4.30%漲12bp至目前的4.42%。
對于存單發行嚴重萎縮,DM同業平臺的一位存單研究員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一是因為監管,最近銀監會陸續進駐銀行現場,銀行忙于業務檢查;其次,很多前期建倉完畢的目前無意繼續投存單,部分銀行對后期存單持繼續上漲的看法。
另外,近期銀行資產到期壓力較大,自身頭寸有限即使價格漲得很可觀,依舊不敢冒風險,很多機構現在都在為6月份騰挪空間,并不急于在5月份投出去。這就導致市場供需極不平衡,價格不斷攀高。
巨量到期 流動性何解
多位機構債券或資金交易員對記者表示,目前市場上資金面保持寬松態勢,相較于緊張時間點,資金價格也不算高。9日,銀行間質押式回購利率多數下行,DR001加權平均利率較上日加權平均價下行0.36bp;DR007加權平均利率較上日上行8.49bp;DR014加權平均利率較上日下行9.81bp。
但是,市場多數人預計從5月下半月開始壓力就會顯現出來,“出錢的主要是非銀,銀行出的很少。”一位交易員對記者透露。
據統計,5月份和6月份分別有1.57萬億和1.4萬億的存單到期,歷史最高到期量為1.59萬億,但當時有2萬億的存單發行。相比之下,這一波到期高峰對流動性考驗很大。交行一位資金交易員對記者表示,線下資金和存款能夠補上一部分,但是存單占比較大的銀行壓力很大。
從央行的貨幣投放態度上觀察,央行已經從凈投放轉為凈回籠。繼上周2300億元的MLF資金到期未續以外,又連續三天暫停公開市場操作。本月到目前為止,央行從市場凈回籠資金2400億。據記者了解,財政資金和外匯占款有所釋放,但量并不大。總體而言,央行仍維持著緊平衡的操作態度。另外,周三(10日)將有1700億7天期和200億14天期資金到期,5月中下旬還將有MLF到期以及月度繳稅因素沖擊,市場十分關注央行的對沖態度。
獨立財經觀察員彭瑞馨對記者稱,央行的操作很明顯只是在盡力平衡銀行間短期利率曲線。現在銀行間回購利率并沒有明顯走高,這是因為銀行間的業務都不活躍,強力去杠桿的環境下,很多資金需求都被壓制了。“銀行體系的流動性問題不大,主要是銀行體系外的流動性壓力,如果繼續這樣下去的話,可能出現一輪波動。”
據記者了解,在目前銀行業務檢查階段,很多銀行的重點檢查業務都處于半歇業狀態。目前機構的重點都在監管上,市場都在等待監管態度的進一步明確。上述資金交易員表示,6月份之前利率還有一波上行,“可能到監管觸底的時候,利率才會企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