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彪
2016年,86版電視劇《西游記》片頭曲作者許鏡清將某家科技公司起訴至法院,許鏡清以該公司在網絡游戲中使用劇中樂曲侵犯著作權為由,要求對方賠償160萬元,記者18日從石景山法院獲悉,法院判決作曲家獲賠17萬余元,目前該案判決已經生效(4月19日《新京報》)。
連日來,人們在深切緬懷86版《西游記》導演楊潔的同時,也引發了對這部經典之作的追思和懷念。作為86版《西游記》前25集中所有音樂作品的曲作者許鏡清,其享有著作權的《西游記序曲》《豬八戒背媳婦》入網游侵權案,同樣受到了人們的關注。目前,雖然維權官司勝訴了,但許老仍表示“讓我很失望,侵權者很高興”。在他看來,如此具有影響力的作品,這樣的獲賠,遠遠不能彌補其版權價值,更無法對侵權者起到震懾作用。
也許在一些人看來,17萬余元的侵權獲賠已經不少了,許老先生為何還“很失望”,難不成是為了名和利?顯然,這是一種“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誤解。首先,86版《西游記》的音樂不是可以用錢來衡量的,其價值是無限的,多少錢都不可能買到像《西游記》音樂如今這樣的影響力。正如許老先生說,過了三十年大家還這么喜歡,大家的喜愛與認可就是最大的酬謝。其次,早在三十年前,86版《西游記》開播,其每首曲目都已“名滿天下”,如今許老年過七旬,何來爭此虛榮?第三,網游是一個多金的行業,其商業價值和侵權程度遠遠超乎我們的想象,對網游公司來說,十幾萬的賠償就是個“白菜價”。
判賠“白菜價”的結果,當然會傷害詞曲作家的心,更會挫傷他們繼續創作的熱情。早在2011年,高曉松、張亞東等音樂人起草《致音樂界同仁書》,稱他們失去了依靠音樂版權收入再生產音樂的陣地,導致行業凋敝、人才流失、夢想破滅、尊嚴全無。這并非無病呻吟,而是非常嚴峻的現實。特別是不少音樂類節目中的歌曲改編或翻唱,涉及版權問題比較普遍。而維權成功者,僅僅是九牛一毛,有的即使獲賠,也往往微乎其微。就連許老先生這樣的名人,在與一些網站交涉版權時,一網站竟只付給了2.7元。這不得不令人感慨:如此“白菜價”的侵權成本,如何遏制侵權行為、保障創作者的權益、維護文化的尊嚴?
捍衛音樂知識產權,“敢問路在何方”?顯然,除了加大對侵權行為的打擊力度外,關鍵還需引入懲罰性賠償,這樣才能真正保護著作權人權益,對侵權者產生震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