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布會現場(記者蔡曉彤攝)
齊魯網6月6日訊(記者蔡曉彤)近幾年,山東文化系統創新形式推進“尼山書院”與鄉村儒學建設。6月6日,在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化廳廳長徐向紅介紹了山東鄉村儒學建設進展情況。
“2014年以來,我們以各級公共圖書館為主陣地創新建設“尼山書院”、以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為主陣地建設鄉村(社區)儒學講堂,有效發揮了文化工作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功能。”徐向紅介紹說,目前,全省已建成鄉村儒學講堂近7000個,開展活動3萬余場次,參與群眾400萬余人次;建成社區儒學講堂2200多個,開展活動1萬余場,參與群眾70萬余人次。
如今,在不少農村,老人兒童、家庭主婦們都競相自覺走進講堂,形成了濃厚的學習氛圍,當地村民的精神面貌和社會風氣發生喜人變化,孝敬父母、鄰里互助、愛護環境的多了,小偷小摸、打架斗毆、歪風陋習少了。越來越多的基層百姓接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潛移默化中改變了民風民俗,營造了鄉村和諧、干事創業、共同致富的氛圍,在提升群眾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