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移動支付服務ApplePay本周正式登陸中國市場,首日綁卡數量超過3000萬張,成績斐然。孰料蘋果這番尚未唱罷,“死敵”三星已粉墨登場,宣布將于本月24日開放SamsungPay(中文名為三星智付)公測。智能手機兩大巨頭磨刀霍霍,一出移動支付大戰的好戲即將上演。
蘋果三星正面角力
蘋果于2014年9月推出移動支付系統和電子錢包服務ApplePay,同年10月在美國正式上線。作為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富家子”,ApplePay上市之初就牽手美國500家金融機構和22萬家零售商,美國銀行、摩根大通、花旗等都成為其首批合作伙伴。
一直以來,蘋果首席執行官庫克都對ApplePay的前景信心十足。去年初他曾放言“2015年將成為ApplePay之年”,在英國市場推廣期間他還表示,這款產品可能“讓下一代忘記什么是錢”。
但事實上,ApplePay的推廣之路并不平順。上市之初,這款產品曾遭遇包括沃爾瑪等在內的零售巨頭的聯合抵制。這些商家計劃聯合成立移動技術組織“商家客戶交易”(MCX),開發一款同時兼容iOS和Android系統智能手機的移動支付應用。
去年7月,ApplePay首次走出美國本土,進入英國市場,隨后還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相繼“落地”。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市場,只有擁有美國運通卡的客戶才能使用ApplePay服務。目前澳大利亞有4200萬張信用卡,其中僅680萬為美國運通卡,占比非常有限。
2月18日,ApplePay正式在中國市場上線,成為刷爆“朋友圈”的最大熱門新聞。首日綁卡逾3000萬張的驚人表現,顯示出蘋果在中國市場的巨大號召力。而就在同一天,三星也宣布將于2月24日在中國市場進行SamsungPay的公開測試,直接與蘋果宣戰。屆時三星GalaxyS6、S6Edge、S6Edge+、Note5、A5、A7、A9的用戶,只需升級到最新版的系統,就可以添加銀行卡進行移動支付。
事實上在ApplePay奮勇開辟海外市場的同時,SamsungPay一直在緊緊跟隨。去年10月底,三星宣布在將SamsungPay引入美國市場,與四家主要信用卡公司和多家主要銀行建立合作。該公司透露稱,在美國上市的一個月內,平均每個用戶使用8次SamsungPay的交易,這“強烈”顯示出用戶的較高重復使用率。
與ApplePay不同,SamsungPay支持MST磁力安全傳輸技術,可以在任何磁條讀卡器上使用,對商戶的要求更低,這使其在零售商戶中的接受度更高。據悉,SamsungPay還將于近期在英國和西班牙市場上線。
據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發布的最新報告,去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機銷售同比增長9.7%,創2008年以來最低增速。其中三星智能手機銷量達到8343萬部,同比增長14.2%,市場份額從前一年同期的19.9%升至20.7%,坐穩全球市占率冠軍寶座。相比之下,蘋果iPhone同期銷量下滑4.4%至7153萬部,為該產品2007年上市以來首次同比下滑,市場份額從前一年同期的20.4%下降至17.7%。
移動支付競爭加劇
伴隨著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普及,以及在線購物成為主流趨勢,移動支付市場越來越被看好。
yStats.com研究顯示,受到當地移動電商迅速增長的提振,目前亞太市場已成為全球移動支付增長的領頭羊。在中國,接近五成的移動互聯網用戶已經在使用移動支付服務;在韓國,通過即時通訊軟件使用移動支付功能也成為新興趨勢;在非洲,盡管銀行服務有限,但移動支付也呈現上升趨勢;此外在歐洲和北美發達市場,移動支付滲透率也都在上升。
另據研究機構EMarketer預計,去年美國移動用戶中近10%約2320萬人,使用移動支付服務,今年這一數字有望上升至3750萬人,占比升至15.3%。到2019年這一數字將升至6980萬人,占比達到27.3%。
不只是蘋果和三星,其他IT巨頭甚至傳統零售商都在發力移動支付領域,市場競爭持續升溫。
去年5月的I/O大會上,谷歌正式推出安卓移動支付服務AndroidPay。該服務正式推出之時,全美有超過70萬商家提供支持。而據谷歌官網的最新數據,已經有100萬商鋪接受AndroidPay服務,其中包括麥當勞等知名品牌。與ApplePay相同,AndroidPay也是采用近場支付(NFC)技術。
去年12月,零售巨頭沃爾瑪宣布計劃推出自有的移動支付服務,支持任何主要信用卡以及沃爾瑪禮品卡,用該公司的手機app。塔吉特百貨也在開發自有的移動支付系統。
不過,憑借強大的品牌號召力,市場仍對蘋果的移動支付服務前景更為看好。分析師表示,雖然在技術上并沒有什么創新,但蘋果在推動用戶使用新技術方面很有一手,比如蘋果音樂服務AppleMusic也并非市場上最早的此類產品,但目前的月度注冊用戶數量已經突破百萬。
蘋果轉型迫在眉睫
由于投資者對iPhone銷售增長見頂的擔憂升溫,蘋果股價自去年7月下旬以來已下跌近30%,從技術上宣告進入熊市。2015年全年,蘋果股價下跌4.6%,為2008年來以來首次出現年度下滑,而此前的十年里蘋果股價一直以平均每年28%的速度上漲。今年以來蘋果股價累計下跌8.5%,跑輸大市,本月初一度將美股市值冠軍的寶座讓與谷歌母公司Alphabet。
分析師認為,專注于硬件業務已成為蘋果最大的增長風險,如果不推出全新產品或者刺激銷售增長的方法,蘋果將很難重現此前的高增長。
從最新財報來看,軟件服務成為蘋果業績僅有的亮點。去年第四季度包括互聯網服務、ApplePay等在內的服務收入達到61億美元,同比增長26%。但這對于當季759億美元的總收入而言,貢獻度相當有限。
分析師認為,短期內ApplePay還很難為蘋果帶來可觀的收入增長。據BGC合伙人公司分析師科林·吉利斯推測,ApplePay每達成100美元的交易,只能收取0.15美元的傭金。以去年第三季度的營收計算,如果想要借助ApplePay推動蘋果實現1%的營收增長,其交易規模需要達到4500億美元。
但這依舊不妨礙市場看好這項新服務的前景。分析人士認為,ApplePay有助于提升用戶對蘋果iOS設備的使用黏性,如果ApplePay在未來幾年成為主導地位更強的支付模式,蘋果可以輕易上調費用。
高盛分析師稱,過去十年投資者一直將蘋果視為硬件企業,但隨著蘋果向“服務商”轉型,將降低硬件業務下滑的風險,從而為估值上升帶來新的催化劑。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