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行區陶家灣休閑農莊內的住宿房間墻紙脫落,僅用透明膠帶隨意貼補。
上海鄉村旅游亟待改善。
3月9日,上海市消保委召開上海市鄉村旅游消費調查體驗發布會。澎湃新聞記者從會上了解到,上海本地鄉村游市場份額僅占近四成,超過六成受訪市民更愿意選擇周邊省份。
在會上,上海市消保委公布志愿者實地體驗上海鄉村游后所作的體察報告。住宿方面,部分景點內部環境不整潔不衛生;餐飲方面,無證無照經營的情況普遍存在,且收費高、選擇少;環境方面,多個景點水質渾濁異味刺鼻;內部管理方面,不少游客服務中心找不到工作人員、指示牌不清晰、找不到方向。
上海市農委經濟商務處陳怡赟表示,市農委將同相關部門提出產業發展規劃,整治一批發展不良的景點,研究出臺具體標準,將上海鄉村旅游景點納入高水平規范發展。
上海市民鄉村旅游更愿去周邊省份
上海市消保委歷時近5個月,對上海鄉村旅游消費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1000份,實際收回有效問卷960份。通過對這960份問卷的統計,上海市消保委發現,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消費者生活壓力更大、節奏更快,消費者對鄉村旅游市場有較大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消費者對鄉村旅游的開支不低。一份過去幾年鄉村一日游人均開支的數據顯示,消費300元-500元這一區間占比最高,達40.94%,且消費者對未來在鄉村旅游上的預算有增加的愿望。與此同時,上海消費者大多表示,今后參與鄉村旅游的次數也會越來越多。
不過,調查表明,上海本地鄉村旅游的供給與實際的需求不匹配,這造成了目前上海本地鄉村游市場份額僅占近四成,超過六成市民更愿意選擇周邊省份(比如江浙一帶)的鄉村游。
根據本次調查,造成上海本地鄉村游市場份額低的原因,一方面是消費者獲得鄉村旅游信息渠道不通暢、內容不準確,超過一半的消費者通過親友推薦了解鄉村游信息,而消費者自身更愿意通過政府部門或者官方網站等正規渠道查詢到信息;另一方面則是上海鄉村旅游的現狀不盡人如意,吃、住、行、休閑、開支等各方面的實際情況與消費者預想的差距較大。
“想要參加鄉村游的消費者其實對自然景觀硬件要求并不高,他們更多的目的是為了放松身心、緩解壓力,尋找一個能與家人、朋友放松休閑的地方。”上海市消保委副秘書長唐健盛表示,上海本地農家樂占整個上海人的總需求的四分之一都不到,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上海鄉村旅游缺乏管理。
個別景點食宿價格高選擇少
為了展現上海鄉村旅游的現狀,在3月9日的新聞通氣會上,上海市消保委公布了由志愿者實地體驗上海鄉村游后所作的體察報告。志愿者選取了上海本地知名度和規模較大的17家鄉村旅游景點進行體察。從綜合評分來看,崇明縣的瀛東村漁家樂得分最高,嘉定區的萬金觀賞魚莊園得分最低。從體察的總體情況來看,消費者對上海鄉村旅游景點的住宿、休閑、餐飲、環境這四方面與預期差別較大。
體察結果顯示,住宿方面,上海鄉村旅游景點的內部環境存在不整潔不衛生的問題。比如,閔行區陶家灣休閑農莊內的住宿房間墻紙脫落,僅用透明膠帶隨意貼補;閔行區富島垂釣休閑農莊的住宿房間內被子亂塞,物品擺放凌亂。此外,個別鄉村游景點房價貴,且選擇少,如浦東新區多利農莊有機體驗館的住宿僅有一棟小木屋,內有6個標間,掛牌價每晚4000元,且必須整棟出租。
餐飲方面,志愿者在體察中發現,上海鄉村旅游景點內的餐飲店無證無照經營的情況普遍存在。其中,青浦區朱家角古鎮一家餐飲店的工作人員告訴志愿者,朱家角整條西井街的飯店都沒有餐飲經營執照。志愿者還發現,景區內的多個飯店所公示的信息卡和從業人員健康證均已過期。
同時,上海鄉村旅游景點還存在餐飲收費高、選擇少的問題。志愿者透露,奉賢區的上海都市菜園供應的一盒只有白菜加肉圓的盒飯,標價20元。對此,參加當天新聞通氣會的上海都市菜園人士回應稱:“我們的蔬菜因為都是綠色有機食品,所以標價高一些。”
浦東新區多利農莊有機體驗館內的唯一一個餐廳僅提供300元/人和500元/人的套餐,且需4人以上提前預定。該農莊的負責人對此回應稱:“我們提供的套餐有8-12種的有機蔬菜,且供應自家養殖的雞、得市里金獎的豬、野生的魚、進口的牛肉。食材很豐富。”餐飲店人員在放生橋邊殺魚
環境方面,金山區的金山嘴漁村、松江區的金柳漁村以及閔行區的富島垂釣休閑農莊等景點,無一例外存在水質渾濁異味刺鼻,水面上依稀可見浮油和雜質。在青浦區朱家角古鎮的放生橋邊,志愿者看到有餐飲店的人員在公共區域現場殺魚、切菜,垃圾亂扔,環境衛生狀況堪憂。
志愿者還發現,上海鄉村旅游景點的可游覽項目少,大部分景點的休閑配套設施只有餐廳和茶室。比如,在崇明縣的前衛村農家樂,志愿者體察時購買了每人60元的門票,憑門票可以游覽該農家樂的6個展館。可實際上,只有一處奇石館處于開放狀態,其他場館均未開放,且這唯一營業的奇石館內落滿灰塵,展品說明字跡模糊、無法辨認。志愿者還發現工作人員閑來無事,在展館內折錫箔。
對于景區的內部管理,志愿者在體察中也發現不少問題。“不少游客服務中心找不到工作人員、指示牌不清晰、找不到方向,甚至我們在閔行一個農莊衛生間門口徘徊了半小時,因為沒有男女標識,不敢貿然進入。”志愿者說。
另外,許多景區存在宣傳與實際不符的情況。據志愿者介紹,在奉賢區的上海都市菜園,導游圖上介紹有瓜果采摘和兒童樂園,但志愿者體驗后發現只有垂釣這一項休閑活動。而浦東新區的上海孫橋現代農業園在宣傳廣告中表述自己是“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志愿者在現場則幾乎沒看到科普介紹的信息,且大部分景點都看不到。
市農委:將整治一批發展不良景點
上海市消保委秘書長陶愛蓮指出,通過本次鄉村旅游消費調查和消費體察,注意到現在的消費者“有錢”、“有閑”,但上海本地鄉村旅游市場占有率非常低,目前是四成,按照這樣的趨勢,今后可能只會占到兩成,“主要原因是上海本地鄉村旅游所提供的產品與消費者需求有差異,供給結構不合理,經營管理不到位。”
對此,上海市農委經濟商務處陳怡赟表示,總體來說,上海鄉村旅游起步比較早,于20世紀90年代開始依托南匯桃花節發展鄉村旅游,再到后來世博會期間鄉村旅游進入蓬勃發展,直到如今進入了提升發展的階段。目前,上海休閑農業景點已達300多個,接待能力超過1萬人的景點有98個,但整體規模仍較小,點比較分散,周邊基礎配套不健全,特別是和江浙一帶的農家樂旅游相比,亟待提升。
“如今進入提升發展的階段,上海的消費水平、三農工作等建設都達到了一定水平,相應的鄉村旅游、農業休閑也應該跟上去。但是上海在這方面也有制約、瓶頸,上海沒有自然風光,總的資源不好。同時上海作為大城市,在用地規模上等各方面資源不允許大規模發展建設。面對這些制約,我感覺上海要提升鄉村旅游發展還是要有一些自己的特點,比如精細化、集約化的高品質路徑。”陳怡赟說。
陳怡赟透露,十三五期間,上海市農委會同市旅游局、規土部門、環保部門等繪制了整體產業布局規劃,根據上海特色,發展閔行、嘉定以農事觀光、農業科技旅游為主的產業圈,發展松江以農墾體驗為主的的產業圈,發展崇明、青浦淀山湖以生態度假為主的產業圈。
“在這個框架下,會同相關部門做產業發展的規劃,保留提升一批資源條件好的,整治一批發展不良的,研究出臺具體的標準,如何將上海鄉村旅游景點納入高水平的規范發展,共同提升市民在上海本地的鄉村游體驗。”陳怡赟說。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