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到來后,A股市場4次熔斷,經歷接連下跌,市場人心惶惶,投資者不知所措。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近日在瑞士達沃斯論壇上表示,熔斷機制“不是一個適合中國市場的政策”。
中國證監會快速決策取消熔斷機制并沒有給中國股市帶來太多的利好,1月份的20個交易日成為A股史上最慘淡的開年交易。現在中國的股市會因為“經濟數據不樂觀、人民幣貶值、外盤低迷、原油創新低”等一些非重大關聯事項受到沖擊,更不用說即將推出的注冊制改革了。
注冊制是中國資本市場走向成熟的必然步驟,但是在目前中國的資本市場無法在短期內推動注冊制改革,因為我們首先需要解決現在上市公司的問題。就像熔斷機制一樣,這是國外成熟市場的一種成熟的監管手段,但是在中國實施熔斷機制帶來的反而是恐慌。其原因還是大家對中國股市缺乏信心,而缺乏信心的根源在于中國上市公司的基本面。
如果中國目前近3000家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不改變,中國的股市還會出現異常波動。改變中國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已經是中國股市的當務之急,而且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通過自救已經無法改變中國很多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了,現在需要的是外力,這個外力不是政府的支持,而是要通過市場化的外力來改變其基本面。
通過市場化的方式改變上市公司基本面就是資產重組,讓上市公司重新注入盈利能力強,且有持續盈利能力的優質資產,這樣的資產重組可以讓殼公司、虧損或者市盈率超過100倍的上市公司成為一家盈利能力強、可持續發展的上市公司,這樣中國的股市將可以抗御外圍的負面因素。
目前來看,首先應暫停IPO的審批,讓在等待IPO的公司和現有上市公司進行資產重組。因為中國的IPO和國外的IPO有本質區別,國外的IPO通常是用來融資和進行資產資本化,對中國的IPO公司來說,融資不是IPO的核心需求,資產資本化才是IPO公司的訴求。中國公司IPO看重過去經營業績,需要持續3年盈利,所以中國IPO企業都不差錢,上市是為了資產資本化,套現財富。可以通過資產重組讓等待IPO的企業快速實現資產資本化。
其次應放開資產重組審核。讓上市公司進行市場化的資產重組,除了對關聯交易、國有資產等重大事項進行審核之外,應全面先行“資產重組注冊制”,為了保證可持續業績和可持續經營,可以考慮業績承諾三年,大股東鎖定期從現在的3年延長至5年等保護小股東利益的措施。
再次就是暫緩推進注冊制改革,等大部分現有上市公司已經去空殼化、虧損和高市盈率后,加上在資產重組的“注冊制”經驗,再開始實施注冊制。
中國的資本市場是由散戶組成的特殊市場,在中國的一些法律法規還不健全的前提下,我們需要更加適合中國國情的機制來實現資本市場的市場化,從而讓中國資本市場健康有效地發展。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