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亞研究與發展中心認為,股市與債市差異巨大,債券是長期限、低風險投資中不可或缺的資產,將其與股票資產進行簡單類比有失偏頗。而當前債市整體風險水平可控,債券牛市仍有望持續
⊙記者 金蘋蘋 ○編輯 于勇
自今年7月以來,隨著股票市場波動以及市場流動性充裕導致的資金利率下行,債市一路走牛,并成為各路資金爭相追逐的寵兒。但伴隨著債市行情的日漸火爆,這一輪債券牛市也引發了投資者的擔憂,市場上更是出現了將當前的債市比喻為“處于5000點的股市”的說法。
諾亞研究與發展中心近期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認為,股市與債市差異巨大,債券是長期限、低風險投資中不可或缺的資產,將其與股票資產進行簡單類比有失偏頗。而當前債市整體風險水平可控,債牛仍有望持續。
債券收益率仍有上漲空間
諾亞的該份報告指出,股票與債券是資本市場中完全不同的兩種投融資渠道,在融資方式、投資者構成、投資者獲利方式、收益—風險—期限等方面均存在較大差異。因此,投資者萬不可簡單地將股市與債市進行比較。
而從全球投資市場表現來看,在全球各類投資中,債券市場收益/風險比遠高于其他投資品種,單位風險帶來的收益最高。不過從分年度的全球投資市場表現走勢來看,債券市場收益率相對穩定,且波動較小,尤其在經濟相對低迷時,債券市場往往表現出色。因此在長期限、低風險投資品種中,債券為必不可少的資產配置之一。
從另一個角度看,諾亞的報告認為債券市場走勢是宏觀因素與微觀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可分為三個層面,即經濟基本面、政策面和資金面。
其中,經濟基本面決定長期利率趨勢,政策面決定中期利率趨勢,資金面決定短期利率趨勢。從經濟基本面來看,目前我國經濟增速趨緩、CPI料將維持低位、工業企業利潤壓縮,這為債市走強提供了基礎;從政策面來看,面對經濟下行疊加CPI低位,我國采用積極穩健的財政政策,同時貨幣政策也將保持適度寬松;從資金面來看,2015年以來,央行多渠道呵護資金穩定性,加之經濟增速下滑帶來需求下降,市場利率中樞下行。整體來看,當前債券市場收益率正處于下行通道,因而未來仍有上漲空間。
債市杠桿風險可控
針對債市的大漲,近期投資人擔心的因素多來自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收益率在前期的快速下降,二是信用利差收窄,三是實體經濟信用風險的增大。尤其是今年7月以來,股市的震蕩令諸多金融機構受困于高收益資產的匱乏,資產配置荒從某種程度上導致了債市的火爆異常,投資者大量涌入高風險信用債尋找高收益。
數據顯示,9月份公司發行的AA級或以下債券發行額飆升至1209億元,創下16個月新高。在利率方面,今年來一年期的AAA級公司債平均收益率下降了150基點至3.8%左右,創出5年來最低水平。由于高信用評級債券供給相對稀缺,造成信用債市場利率不斷走低,為了博取高收益,不少機構也增加了債市投資杠桿。債市不斷加杠桿,也令市場人士擔憂其背后隱藏的風險。
不過在諾亞研究與發展中心看來,債市的杠桿風險目前仍處于可控范圍,債券牛市有望延續。
根據測算,諾亞研究與發展中心發現,截至2015年9月末,債市整體杠桿水平為1.12倍,交易所債市整體杠桿為1.33倍,杠桿水平整體較為穩定,而交易所債市杠桿2015年1-9月的均值仍低于2014年全年均值。
另外,隨著交易所公司債發行數量的大幅抬升,國債托管量的增加,交易所整體債券托管量大幅上升。諾亞研究與發展中心預計未來隨著公司債的擴容,交易所整體債券托管量將持續增加,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降低整體杠桿水平。
報告進一步分析指出,與股票價格不同,債券有票面利率和到期期限,隨著期限縮短,其價格回歸面值。同時,債券價格波動范圍有限,一般呈現“上有頂下有底”的特征,通常債券實際價格最高不會超過面值和所有未支付的票息之和,而最低價格向債券面值靠攏(在債券不出現違約的情況下)。而債券加杠桿的實質是為了獲得債券收益率與融資成本之間的利差。杠桿增加,將推動債券收益率下降和回購利率上升,從而使得套息空間逐漸縮小。一旦無套息空間,債券市場加杠桿行為也將停止。
事實上,受交易所資金利率提升影響,交易所公司債到期收益率在9月初到達低點后,近期有所回升,而銀行間市場同等級同期限債券到期收益率持續下滑。由此可見,交易所債券與銀行間同等級同期限債券利差正在縮小,交易所公司債風險正在緩慢釋放。報告判斷,隨著央行存貸款利率持續下調,以及回購利率的引導性下調,10年國債收益率將有所下行,因而交易所債市和銀行間債市收益率均將有所下行,債牛仍然持續。
綜合來看,債券始終為長期、低風險可投資的優質資產,且在當前宏觀經濟增速下行與流動性充裕的大背景下,債券市場表現可期。諾亞研究與發展中心也建議,個人投資者可適當選擇公募債券型基金或基金專戶進行配置,在選擇產品時優先選擇長期表現較好、規模較大、基金經理投資年限長的產品。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