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
怪象背后的文化危機
中國眾多城市建筑奇觀屢次被刷新,民眾上網曬“奇葩”建筑的同時,設計師也紛紛“躺槍”,成為建筑審美爭議的紅色靶心。越來越多的聲音質疑:“奇葩”建筑頻出的中國,是否已成為世界各國建筑設計師的“試驗場”?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的大型建筑設計一直被外國建筑師所主導。這實際上是扭曲的政績觀和缺乏文化自信的典型表現。”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唐孝祥稱,長期以來的文化不自信,社會對“外來的和尚會念經”的盲目迷信,國家在大型公共建筑上的“不惜工本”,都客觀上為這些外國建筑師們提供了展示天馬行空創意的舞臺。
在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教授杜宏武看來,“一些明顯不合理的建筑形式或者功能布局,因為是發達國家,代表著先進的文化,就被照搬來了。”他認為,隨著文化自信的恢復,中國很多傳統建筑形式或者建筑理念會逐漸回歸,以前覺得很高大上很先進的一些形式,慢慢也會淘汰拋棄掉,“這是必經的一個過程”。
王明賢更為關注丑陋建筑的背后,他認為很多丑陋建筑的出現都是由于外行指揮內行、金錢商業利益至上導致的,但他堅持認為設計師應該有自己的一個底線。“建筑師作為創造現代環境的人,應該有責任去說服業主,而不是業主讓怎么做就怎么做,完全違背自己的良心。”
他還批評不少開發商在其中有很大的責任,開發商成為了整個城市運營一個重要的小部分,開發商的審美沒有跟上,也導致了部分丑陋建筑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