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丑陋”多是名家設計
建筑暢言網負責人書面回復羊城晚報記者稱,丑陋建筑評選的具體流程設計為7項,先是要征集候選名單,其次是經過長時間的網絡投票,在召開研討會、主題沙龍之后,評選出網友評選的前50名建筑,而最終的“TOP10”則是在專家評審會評審之后公布。
令人詫異的是,不少經過“層層選拔”最終被評上并冠以“丑陋”標簽的建筑,卻曾經有著輝煌的過去:在2000年威尼斯世界建筑設計展覽會上,沈陽方圓大廈成為亞洲唯一獲獎作品,得到了“世界上最具創意性和革命性的完美建筑”美譽;2001年河北燕郊開發區的天子大酒店以“最大象形建筑”登上了世界吉尼斯紀錄并獲得了吉尼斯最佳項目獎。
這不能不讓人詫異,一個個曾經獲過大獎的“別具一格”的建筑,是怎樣當選“丑陋建筑”的?而更加不為人知的是,不少設計師還是國內甚至國際知名的大師級人物。
在2010年第一屆“中國十大丑陋建筑”評選中,高票當選“丑陋建筑”的北京盤古大觀和沈陽方圓大廈,設計者均為同一人——大名鼎鼎的臺灣建筑大師李祖原。臺北的101大樓和世博會臺灣館,均出自李祖原的設計。在建筑設計界,李祖原與貝聿銘先生一起并稱華人建筑界的“雙子星”,他畢生堅持“中國式建筑”的主張。
在方圓大廈被評為丑陋建筑之后,李祖原曾對媒體闡述,沈陽方圓大廈的主題寓意是天地合一。用錢幣的外圓內方,這體現了炎黃子孫對天地合一傳統宇宙觀的崇尚。以“方圓”二字為這一大廈冠命,也有規范市場經濟行為的寓意。
事實上,方圓大廈被評為“十大丑陋建筑”之后,也有不少人“抱不平”,甚至表示“怎么老和方圓大廈過不去”;有網友則稱,能上榜“最丑建筑”,也說明了它的受歡迎程度。
而建筑暢言網對羊城晚報記者回復稱,評選丑陋建筑,并非要打擊別人、炒作自己,也不是嘩眾取寵、娛樂百姓,而是從專業的角度抨擊惡俗建筑、引導行業健康發展、讓建筑具有強大的使用功能。
中國知名當代建筑批評家、連續五屆“中國十大丑陋建筑”評選評審專家組組長的王明賢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建筑設計大師級人物的作品,我們會更加嚴格。”
王明賢批評北京盤龍大觀的設計時說,它在鳥巢水立方的邊上,體積龐大和周邊環境不太融洽。“我覺得它完全把環境破壞了,也沒有現代建筑的干凈利落的形象,是一個過分的形象。”
王明賢甚至還炮轟稱:“建筑設計師應該有自己的一個底線,不能因為業主的原因想怎么樣設計就怎樣設計。我們當初評選的時候,發現有設計師好幾件作品都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