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圖片為資料片
電視劇《少帥》正在熱播中,62歲的老戲骨李雪健,將一個集匪氣、狡詐和大智慧于一身的混不吝大軍閥張作霖的形象演繹得活靈活現。觀眾在贊美李雪健的同時,對歷史上真實的張作霖也倍感興趣。同日本的關系一直是張作霖飽受爭議的重要原因之一,關于他親日還是仇日,均有歷史事例可以證明,而這也正是他本人復雜個性與糾結內心的真實寫照。
騎在墻頭哪邊強就往哪邊倒
1980年出版、常城所著的《張作霖》一書,在當時被認為是第一本“較為系統、詳細的張作霖傳記”。
書中記錄了1912年1月,當時是奉天巡訪營前路統領的張作霖訪問日本駐奉總領事落合的情景。在會面時,張作霖表達了與日合作的愿望,他對落合說:“我深知日本在滿洲有許多特權,日本如果對我有所吩咐,我一定盡力而為。”
而在自己的一篇名為《張作霖是怎樣在東北稱王稱霸》的論文中,常城表示“騎在墻頭看哪邊強就往哪邊倒”是張作霖壯大自己的一貫策略。
如此做派在知名歷史博主薩沙的《民國最成功的馬匪張作霖》一文中也有記錄:袁世凱稱帝時,張作霖表示擁護,袁世凱很高興,對其加官晉爵,張作霖掌管了遼寧省,實際上成了東北一方的諸侯。關于張作霖與日本合作,薩沙透露了這樣的細節:張作霖在各種場合表達親日立場,多次鎮壓東北的抗日運動,在經濟上也有諸多妥協。作為回報,日本在1916年通過朝鮮銀行奉天支行貸款給張作霖300萬。在第一次直奉戰爭中,張作霖在沈陽窮途末路,只剩1萬多人,甚至已經考慮放棄東北逃亡。日軍偷偷出兵助攻,派了1萬人防御沈陽,又派遣一個師團突擊正全力攻擊沈陽的郭松齡軍團的后路,而這也直接促使張作霖日后與日本簽訂了《日張密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