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月18日訊
證券時報記者 李曼寧
去年7月,萬通地產實控人易主,創始人馮侖“交出”控股權,原股東嘉華控股通過高比例認購成為公司新任控股股東。公司日前發布2015年度業績預虧公告,公司凈利潤由第三季度的3608萬元急劇反轉,預計2015年經營業績將出現5.8~6.2億元的虧損。
萬通地產方面將上述超過6億元的業績落差解釋為,主要系擬對正在開發的杭州兩項目計提減值準備。不過,監管層隨后便發出追問。公司1月18日晚間公告,收到上交所監管一部問詢函,要求公司補充計提減值準備的具體依據及影響金額等。
15年首現巨虧
作為元老級房地產上市公司,不足百億市值的萬通地產,較一線地產公司,如千億市值的萬科A等相距甚遠,但自2000年上市以來,萬通地產已連續保持了15年的盈利。2008年公司凈利潤攀上5.3億元高峰,2009年凈利潤大幅下滑至2.7億元后,公司2010~2013年間均保持了3億元以上的盈利水平。不過,相較其他一線房企,萬通地產已顯露“疲態”。2014年公司凈利潤同比減少88.16%,不過,公司賬面尚有4509萬元的盈利。而此次2015年年報預虧,且出現大幅虧損,實屬公司歷史首次。
萬通地產的解釋較為概括,根據預虧公告,公司正在開發杭州萬通中心項目及杭州上園項目,在綜合分析兩項目所處區域的市場環境現狀、未來變化趨勢、成本費用支出情況的基礎上,擬對上述兩項目計提減值準備。
據此,交易所要求公司結合上述因素與減值跡象發生期間等,詳細分析此次計提減值準備的具體依據及影響金額;披露公司2015年度對上述兩個項目的投資金額與項目進展;并請公司年審會計事務所就上述計提減值準備事項發表專項書面意見。
財報數據顯示,公司2015年前三季度資產減值損失發生額約為106萬元,并未披露是否將對前述兩個項目計提減值準備。另據半年報,公司2015年上半年發生資產減值損失約為72萬元,該數字全部出自“壞賬損失”,未發生“存貨跌價損失”、“投資性房地產減值損失”、“在建工程減值損失”等其他損失。
2014年,中糧地產也曾大手筆計提減值準備,由于計提存貨跌價準備,中糧地產損失了接近2.4億的凈利潤。
告別馮侖時代
2014年,萬通地產“去馮侖化”的傳聞甚囂塵上。直至2014年10月,萬通地產股權變更明晰,嘉華控股將協議受讓馮侖方持有的萬通控股的一定比例股權,進而成為萬通地產間接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在此之前,萬通地產高管層大面積更換,嘉華方已派人員進入萬通地產開發部等核心業務部分。
盡管公司隨后表示,關于馮侖轉讓股權的問題,交易雙方于交易細節方案多次協商中,未就一些重要條件如轉讓數量、價格等達成一致,無法在2014年10月31日之前按預先計劃完成交易。不過,前述協議已被看做馮侖正式淡出萬通地產。
2015年7月,萬通地產拋出一份45億元的定增方案,用于項目開發和償還貸款。方案顯示,萬通地產擬以4.30元/股價格,向嘉華控股、海富通-福瑞通達資管等5位投資者定增不超過10.5億股股份,其中嘉華控股斥資超30億元參與認購,占該次非公開發行股份近70%,募資完成后,嘉華控股將持有萬通地產32.37%的股份,成為其控股股東。嘉華控股實際控制人王憶會也將上位公司實際控制人。
公司2015年前三季度實現凈利3608.2萬,同比下降60.77%。從最新的年報預告來看,5.8~6.2億元虧損的預測亦表明,正式接盤萬通地產后,嘉華控股也未能“盤活”公司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