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網絡大電影,指的是主要選擇在互聯網上發行的電影,又稱為“微電影+”。這類電影的投資額在50萬元到400萬元之間,沒有特別大的造景,制作、拍攝、周期相對也短,核心是故事。
在業界看來,過去網絡大電影的拍攝成本普遍低于50萬元,達到100萬元以上的并不太多。愛奇藝高級副總裁楊向華曾介紹,2015年制作成本在100萬元左右的網絡電影比例在20%左右。
當然,較之全國電影市場,網絡大電影如今的地位不足掛齒。2015年,中國電影市場總票房達440.69億元,同比增長48.7%。城市院線觀影人次12.6億,比2014年增長51.08%。國產影片票房271.36億元,同比增長68%,占票房總額的61.58%。
但不可否認,中國院線電影市場基本上被巨頭壟斷,中小成本電影因為很難進入院線而不得不另尋出路。與此同時,以愛奇藝為首的付費點播分賬模式愈發成熟,網絡大電影市場的盈利模式亦漸清晰。
據了解,2015年《道士出山》以28萬元的成本,在愛奇藝平臺上獲得了高達近600萬元的回報。這種以會員付費為基礎的商業模式,使目前50%的網絡大電影能夠回收成本,相比之下,院線電影的這一比例卻僅有10%。
紙月亮工作室創始人兼CEO吳雨時認為,如果參考美國電影業的發展過程,中國的低成本電影市場還是一個模糊的狀態,一片荒原,但未來肯定會像美國B級片市場一樣得到大發展。
事實上,在美國電影市場,除院線A級電影市場之外,還存在一個B級片市場——DVD市場。美國的獅門電影公司便是從拍攝低成本電影入手逐漸發展壯大成為美國第六大影業公司。
楊向華認為,未來,網絡電影收費市場將大于院線票房,中國網絡院線將會成為類似于美國DVD市場(B級片市場)一樣的大市場,網絡付費市場將大于電影的院線票房。
或許正是看到這種機遇,吳雨時在2015年9月份創辦了紙月亮工作室。“中國的低成本市場現在還處于模糊狀態,可以說是一片荒原,但未來肯定會細分,并走向成熟。”吳雨時稱。在他看來,網絡大電影便是紙月亮工作室進入低成本電影市場的敲門磚。
吳雨時認為,相對于高成本院線電影,網絡大電影可以用很低的成本同時開發數個IP,然后每個IP又可以批量復制,其衍生出來的產品一定不會比大片價值低,而且風險更小。(于南)
(穎穎_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