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月11日訊
1、 中金公司
一周回顧:兩次向下熔斷,2016首周慘淡開局。受人民幣貶值、貨幣政策放松力度低于預期、并不成熟的熔斷機制以及大股東解禁減持預期等多個利空因素影響,滬深300上周兩次觸碰向下熔斷,深跌10%,中小市值股票跌幅更大。從風格和行業來看,煤炭、鋼鐵在化解產能過剩預期下表現相對強勢;銀行在市場波動期間一度起到維穩作用;2015年領跑市場的TMT行業上周領跌。
市場展望:劇烈波動后,向基本面回歸。2016年開局,以穩為主,市場在年初可能會面臨較多層面的壓力,包括:股份減持禁令到期在即、不太成熟的熔斷機制開始實施、人民幣貶值壓力仍在、注冊制及戰略新興板塊推出如劍在懸、實體經濟改善仍不見明顯起色(就業和銀行壞賬壓力逐步加大)、外圍市場也可能較為波折,而且盡管經濟層面起色不大,市場自去年9月份開始了一輪明顯反彈,累計了一定的獲利壓力,等等。熔斷機制的暫停以及限制減持方案的出臺有助于緩解目前市場的悲觀情緒,在市場經歷大幅下挫之后,調整壓力也已經得到了一定的釋放,市場短期或有繼續反彈的需求,但持續性尚待觀察。
行業配置:1、政策與改革:鋼鐵和煤炭在供給側改革預期下近期表現強勢,建議關注一些既能穩增長又能調結構或符合國家戰略的行業,如環保及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鐵路等;2、大消費、大健康:在經濟層面不見起色的情況下可關注一些業績仍有增長,估值尚且合理的大消費行業,如醫藥保健和食品飲料行業,尤其關注上周遭遇錯殺的公司;3、人民幣貶值:中短期人民幣貶值壓力依然較大,利好電子、紡織服裝等出口占比較高的行業和海外資產占比較高的公司,利空航空、造紙及海外負債高的公司;4、其他主題:國企改革、年報行情;5、質量個股:建議關注估值相對較低,業績穩健或有成長空間,較高分紅的價值股、成長股及高股息公司。
業績監測:關注中小市值股票年報期的商譽減記風險。個別公司因商譽減值因素年度業績預告凈利潤大幅下滑。在去年成長型尤其是科技類板塊估值高企情況下,不少公司高價并購資產或導致盈利不及預期的風險。
近期關注點:1、人民幣貶值;2、限制減持新規;3、原油及其他大宗商品;4、新股發行制度;5、經濟數據:本周公布貨幣數據。
2、 中信證券
周末的通脹數據顯示,肉禽養殖類價格環比好轉,春節躁動可以提前布局。上周末公布的12月價格數據,CPI符合預期,但PPI低于預期,可能引發通縮加劇擔憂。從CPI內部結構來看,食品價格環比上漲1.1%,非食品價格環比持平。從食品價格內部來看,肉禽以及豬肉價格環比下降大幅放緩,水產品價格環比上漲1.3%,上個月則是環比下跌2.8%。從季節因素以及周期因素來看,今年春節前養殖類價格會明顯上漲,建議提前布局相關板塊。
中上游價格下降加快,風格切換難以持續。從PPI內部結構來看,生產資料環比下降0.8%,下降加快;生活資料環比持平。生產資料內部,加工類價格環比下降0.5%,原材料價格下降1.1%,采掘業價格下降2.7%,中上游價格下跌明顯加快。缺少經濟基本面及價格的支撐,風格大切換難以實現。目前的煤炭鋼鐵有色等周期板塊上漲,主要是供給側改革預期推動。
匯率是市場最大的矛盾,影響到對流動性預期。新年過后的1周,就連續觸發2次熔斷機制,雖然媒體對減持和熔斷機制等有很多渲染,但現在市場投資者面臨最大的矛盾是匯率問題,影響市場對流動性的預期,這是投資股市最重要的邏輯。去年10月市場連續上漲后,回調風險在釋放,但更重要的是,最近外匯市場出現離岸人民幣大幅貶值,1月4日貶值加速近1%。預計未來1-3個月內,中國面臨的資本外流不會結束。
證監會的反應迅速,市場預期短暫修復。大股東減持擔憂和新的熔斷等制度問題雖非調整的主因,但誘發市場過度反應,比預想的更猛烈。證監會之后緊急暫停了熔斷機制(但是否取消或修正有待進一步確認),同時修改大股東減持規則(交易所隨后發布新規,上市公司大股東此后通過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減持股份的總數,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1%,通過協議轉讓方式減持股份的,單個受讓方的受讓比例不得低于5%)。減持新規等有效遏制了恐慌情緒,市場預期在恢復市場判斷:逢高調倉,不宜追求高彈性,而買入價值穩健品種。
行業配置:1、1處于行業周期高點或由于催化劑眾多而景氣度向好的行業,如近期主題因素較多(包括軍改方案公布、航母2號艦公開等)的軍工;受益于農業現代化且強豬周期的農業;春節前需求量有望創新高且“健康中國”催化板塊行情的食品飲料;2、看好春季行情,代表轉型創新的成長領域由于想象空間大、增長潛力強而具備超配價值。建議重點關注VR、無人駕駛和能源互聯網三大技術。
3、華泰證券
通縮持續,降準預期高起:15年12月物價延續通縮格局,物價增速低迷表明全社會投資回報率下降。對A股市場而言,原材料板塊機會主要取決于基本面(價格、供需差)與政策面(供給側改革)的辯證關系,及市場資本面狀況。供給側改革方面,最看好鋼鐵,存量博弈下,鋼鐵板塊僅占A股總市值的1.5%,這是鋼鐵板塊容易打出持續性的關鍵因素。
人民幣匯率是近期宏觀面企穩的關鍵:人民幣兌美元在過去兩個交易日開始企穩,15年12月外匯儲備較上一月下降1000億美元,較高峰值下降超過6500億美元。對市場而言,人民幣兌美元企穩是宏觀面所期待的一個利好,匯率出現報復性反彈以及降準,雙管齊下的效果會較好。A股投資者擔心宏觀面,主要是擔心美聯儲加息周期下全球大類資產估值發生深刻變化,尤其是股票的大幅下跌。
產業資本維持凈增持:上上周銀證轉賬凈減少5905億元。上周滬股通凈流入9.6億元。上周融資余額11200.6億元,相比上上周末減少511.6億元,兩融融資/自由流通市值上升至6.1%,市場成交額萎縮,融資盤降速偏慢。上周管理層對大股東減持作了部分新的規定,將使得未來一段時間產業資本仍將以凈增持或平衡為主。
短期繼續修復回暖:A股投資者主要擔心2個問題,一是宏觀面人民幣貶值對A股形成沖擊,預期短期內會改善;二是大股東減持對股市形成壓力。這一市場治理問題正在改善,一方面管理層對減持作出合理限制,另一方面已有上市公司大股東承諾延后減持。在經歷快速下跌后,邊際上利好已現,邊際資產價格有動力向上改善。預計本周市場的波動率會收斂,投資者持股意愿會從低位改善性增強。
行業配置:1、藍籌方面,可選擇的方向有黃金板塊、鋼鐵、銀行、航空、券商;2、成長方面,創業板過去2周累計下跌20%+,成長股超跌機會存在,大數據云計算、無人駕駛、VR、幼教、出境游、智能汽車、二胎等。
4、國信證券
新年首周,上證指數和創業板指分別下跌10%和17%,其中1月4日和1月7日均觸發熔斷機制而提前休市。下跌趨勢的產生主要還是受到了人民幣貶值預期的影響,熔斷機制一定程度上也放大了恐慌情緒。周五的反彈更多源自央行對中間價開始進行了干預,當日中間價維持了前日6.56的水平而非跟隨即期匯率繼續上調。從短期視角來看,判斷市場走勢的一個核心觀測變量是央行下周對人民幣中間價的把控。如果下周仍然維持中間價不變,可能意味著此輪貶值階段性結束,市場將存在短期反彈機會。目前的匯率水平可能仍未完全消化前期積累的貶值壓力,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使得目前陷入匯率和利率難以兼顧的難題,市場未來仍會面臨這一變化所帶來的壓力。
貶值影響面面觀:利好出口型和進口替代型行業,對外債負擔較重的行業構成一定負面影響。中長期看,人民幣貶值利好海外業務收入占比高的行業,對外債負擔較重的行業影響負面。若人民幣維持貶值趨勢,那么將對行業的業績產生較為明顯的影響。1、從收入角度看,海外業務收入占比較高的行業,例如貿易和服務出口型企業將受到正面影響,此外進口替代型公司也將獲益。在各個出口目的地國家中,我國對美國和歐盟的出口金額占比超過1/3,人民幣兌美元和歐元貶值將利好出口型企業;2、從負債端看,A股上市公司整體外債規模占債務比重不到15%,相對可控;但行業間分化較大,航空、采掘、航運、家電等行業美元借款占比較高,人民幣貶值將帶來一定負面影響。
行業配置:綜合供給側改革、供給壓力等多方面因素考慮,上半年更加關注傳統藍籌而非中小盤股票。近期高層在鋼鐵、煤炭行業方面化解過剩產能繼續加大表態力度,印證了此輪供給側改革的力度和決心可能超過前期的判斷,建議繼續關注周期股在去產能下可能的階段性反彈機會。另外年報臨近,年初“高送轉”股票的博弈機會也仍然可以關注。
5、招商證券
市場過于關注已經爆發的風險事件,悲觀情緒得到宣泄。市場短期急速殺跌使投資者信心脆弱,草木皆兵。一些風險事件重新進入投資者的視野,并且給出了很悲觀的預期:人民幣匯率連日貶值和外匯儲備消耗加速讓市場擔心匯率失控,對政府掌控的能力和意愿有所懷疑;國內降息、降準連續兩月缺席,國內、歐洲和日本后續寬松力度受質疑;供給側改革可能帶來的破產和失業、信用風險的爆發。管理層對相關風險高度關注,并且仍具備一定的掌控能力。
在當前點位下,很多股票已具備投資價值,尤其是價值股。重申一下“轉型牛,螺旋市”的特征:A、交易非常活躍。B、市場寬幅震蕩而且經常快上快下。C、主題性炒作是投資者越來越覺得適合的參與方式。以美國市場作為錨,A股合理估值中樞約為3450,考慮寬幅震蕩的特征,預計市場震蕩的主體區間為3000-4000點。盡管短期市場波動可能加大,但是杠桿的問題無需擔心;為了恢復股票市場的融資功能,監管層仍然有強烈的維穩市場的動力;資產荒邏輯仍然成立,資金仍然需要尋找收益機會;存量資金博弈市場中,市場深跌會帶來寶貴的買入機會。
從主題方面來看,雖然宏觀環境差異很大,2011年的主題輪動規律可能是最值得借鑒的。按規律一(第一次反彈強勢主題,之后如果超跌,第二次反彈繼續強勢)的結論是:充電樁、生物識別、互聯網金融、移動支付、健康中國主題。按規律二(第一次反彈弱勢主題,之后如果沒有超跌,第二次反彈強勢)的結論是:賽馬、在線旅游、冷鏈物流、頁巖氣和煤層氣主題。
從市場風格來看,螺旋市中,無所謂行業,無所謂大小,往往是輪漲和補漲行情。近期對于風格的判斷從“沒有風格切換”、到“擔憂”、到“已經看不清風格”,近日概念板塊看似同漲同跌,但是個股分化有些明顯。這種分化是一種代表市場情緒不穩定的現象,可能還需要觀察幾天才能得出結論,畢竟暴跌后短期資金博弈可能造成一些假象。對于近日表現最牛的周期板塊,更多的是按照炒主題的方式炒作的,也屬于補漲輪漲范疇,供給側改革難以給價格和基本面帶來改變。
6、長城證券
市場急跌之后,短期市場大概率弱勢震蕩而非V 型反彈,風險偏好修復非一夕之功,填坑行情可能會持續到二月底。
新年首周,A 股出現重挫,兩天觸發7%熔斷閥值,最終上證指數跌幅9.97%,創業板指數跌幅17.14%,中小板指數跌幅14.22%。
造成上周市場動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熔斷制度的不合理性、人民幣貶值壓力、減持禁令到期等。目前來看,證監會已暫停熔斷機制,市場流動性風險有所緩解;人民幣連續貶值后呈現企穩跡象,中間價結束8 天連跌,在岸和離岸價雙雙回升,分別穩定在6.6、6.7 左右;減持新規出臺,疊加多家良心公司承諾不減持,減持壓力得以緩和。
對于后市判斷,我們分析了歷史急跌之后的市場表現,發現單周跌幅超過10%的共有25 次,而次周、后兩周、一個月反彈超過10%的僅兩次、四次和六次,且背后均有較大的政策利好。政府近日舉措主要起到平緩市場波動的作用,而預期的證監會主席換屆、一行三會混業改革目前仍未可知,且歷史上證監會主席換屆后短期市場并沒有太大表現。所以,我們認為上周急跌之后,短期市場難以出現明顯的V 型反彈,更多是個震蕩修復的過程。
本周觀點:市場急跌之后,政府層面已盡力緩和市場情緒,但風險偏好修復非一夕之功,短期市場大概率弱勢震蕩而非V 型反彈,填坑行情可能會持續到二月底,隨后才有望展開一輪新的行情。
投資風格方面,我們對前五年春節前一個月的行情進行了回顧,發現2011-2013 年表現最好行業是煤炭、有色、鋼鐵等周期性行業,2014-2015年表現最好的行業是計算機、傳媒、通信等TMT 行業,而食品飲料、家電、汽車等消費白馬股在過去的五年春節前均有相對較好的表現。我們認為歷史并不是簡單的重復,考慮到目前經濟尚未企穩,傳統周期行業雖然在政策的驅動下出現了一波較強的行情,但是其持續性仍有待觀察;而小票股目前估值處于高位(創業板14、15 年底市盈率為60 左右,目前創業板市盈率為80)。從安全邊際角度考慮,我們認為每年春節前均有較好表現的消費白馬股機會可能更大。
投資建議總結:我們認為年前消費類的二線成長白馬股的機會更大,建議關注白酒、旅游、家電等行業;供給側改革可能更多是脈沖式行情,關注鋼鐵、煤炭板塊的階段性投資機會;小票估值相對偏高,關注其中有一定安全邊際的定增破發類、跌破員工持股價的相關標的。主題性投資機會方面,建議關注迪士尼、京津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