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03日訊
近日,備受熱議的話題就是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提出全面放開二胎。有市場研究員稱:從理論上分析,全面二胎政策的實施,對嬰幼兒產品以及兒童相關行業的影響相對直接。每一個新生兒的出生以及成長涉及基本的衣食住行,已經后續的醫療教育等多個行業。每一個家庭在新生嬰兒身上的消費,將會增加市場活力,有望帶來近千億元規模的消費,拉動相關行業發展。
資本市場向來最具政治前瞻性和新聞敏感性。全面二胎政策剛一出臺,市場資金就大量流向二胎概念板塊,多只股票在上周五、本周一連續漲停。然而強勁勢頭僅維持了兩天,截止本周二,二胎概念股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戴維醫療,貝因美,天潤乳業等八只上周被券商看好的股票跌幅超過5%。
是時候思考一下二胎政策帶來的紅利,是否真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可觀。
安信證券分析師劉章明向記者表示:開放二胎政策引來紅利,是否長期可持續,還說不準。在過去的一年,單獨二胎政策實施以來,市場已經對全面二胎有一定的預期,大筆資金很可能提前注入,出于對人口,消費,勞動力,GDP的預期。因此這類股票后續上漲就會略顯乏力。
另外,中國城市結構性問題,高端人群因為經濟狀況優越生二胎無壓力,三四線城市受傳統文化多子多福影響深遠,人口也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增長。由于生育意由個人決定,因此很難給予二胎概念股一個量上的估值。
資料顯示,生育二胎的意愿出現兩極分化,超高收入和超低收入人群的生育意愿較強,社會中間階層生育意愿普通甚至較低。
政策如約而至生育意愿未必如期
我國是世界人口大國,人口紅利一直是我國經濟發展以及吸引外資的一項獨特優勢,然而從計劃生育政策實施到現在已有35年,隨之而來的是老齡化時代的到來,人口紅利優勢已然不在,勞動力市場供給不足,生產成本上升,養老負擔嚴重等問題。社會各界人士急切的呼吁要全面放開二胎。十八屆五中全會后普遍二胎政策在千呼萬喚中穩穩落地。
政策落地后的第一個周末,網上就出現了層出不窮的段子調侃二胎政策。
網友們紛紛表示“要二胎不如執行一妻多夫,一來呢減少光棍兒,二來吧幾個人一起養家負擔沒那么重了,三來吧想給老婆買個貂了皮了幾個人隨便出點錢就合伙買了,四來吧減少出軌率和離婚率。”“80后是好棒的一代,養四個父母加倆孩子,421陣型變成422陣型,中場球員要累趴下了!”“今天下午朋友圈有人預告今晚有關于計劃生育政策的重大新聞,剛看過CCTV新聞聯播,終于松了一口氣---五中全會沒有規定必須生二胎!”
這些調侃令人發笑的背后流露出對二胎到來隱隱的擔憂。
網友“葉泊”在新浪微博中說:“從80年開始執行的一胎政策,不知影響了多少家庭。超生就抄家,公務員捆綁工作,老百姓管控戶口。在高壓的養育成本和生活成本下,生二胎談何容易。”
的確,自2014年“單獨二孩”政策正式實施至今已近一年。有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全國符合生育二胎條件夫婦有1100萬對,其中僅70萬對申請生育二胎。事實證明,符合政策的家庭生育率并不高。來政策調整與群眾意愿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有數據估算,生育二胎的成本在62萬——200萬之間。這對于普通家庭也是極大的一筆開銷。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全職媽媽對記者說:“其實花錢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下一代的教育問題。教育不好會給社會造成負擔,不如把全部的精力投放到一個孩子身上,這樣是對孩子負責,全家人的生活質量也會高很多。”并表示身邊大部分年輕父母都這么想。
有學者稱,計劃生育政策實施近40年已經深入人心,雖然獨生子女存在很多弊端,但是人們已經切身感受到了獨生子女政策所帶來的好處,只生一個的觀念已經根植于大部分中國老百姓的心里。
另外,還有部分女性主義者認為:全面放開二胎會嚴重影響女性的權益和地位。最為突出的一點就是,就業性別歧視問題合理化并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