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門大街位于北京中軸線,北起前門月亮灣,南至天橋路口,與天橋南大街相連。明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建外城前是皇帝出城赴天壇、山川壇(即現在的先農壇)的御路,建外城后為外城主要南北街道。民眾俗稱前門大街。大街長845米,行車道寬20米。明、清至民國時皆稱正陽門大街。1965年正式定名為前門大街。
明朝中期,由于商業的發達,前門大街[2] 兩側出現了鮮魚口、豬(珠)市口、煤市口、糧食店等集市和街道,前門大街才成為一條商業街。北京最著名的“大柵欄兒”也在其中。
清初,東城的燈市挪到前門一帶,而且為了維護皇權的尊嚴,戲院、茶園等只準許開設在城外,于是前門大街較前又有了進一步的繁榮。清代,大街兩側陸續形成了許多專業集市,如鮮魚市、肉市、果子市、布市、草市、豬市、糧食市、珠寶市、瓜子市等。附近胡同內隨之出現許多工匠作坊、貨棧、車馬店、旅店、會館以及慶樂、三慶、華樂等戲園。
清末,前門大街已有夜市。光緒二十七年(1901)后,在前門箭樓東、西兩側設立了前門火車站東站西站,前門大街成為北京同外省聯系的交通樞紐。
在這條當時京城最繁華的大街及周邊,商賈云集于此,造就了許多中華老字號。在此,我們就為大家盤點十大與這里有著千絲萬縷聯系的老字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