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舞、太極拳、跑步、騎行……每天清晨,城區內的公園里、廣場上,隨處可見體育鍛煉的人群,運動逐漸成為許昌市市民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
近年來,許昌市持續優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加快體育運動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科學健身服務水平,為市民營造了良好的體育健身環境。
9月20日,在鹿鳴湖畔健身步道跑步的市民楊先生提及提質改造后的健身步道和器材豐富的體育公園贊不絕口,直夸“小工程大民生”。“我幾乎每天早上都會來這里慢跑,健身步道沿湖鋪設,湖景宜人,容易激發大家的運動熱情。”楊先生說。
相較于別的運動,跑步較少受時空、裝備的限制,是一項老少皆宜的運動。
每天5時30分,市民李中建的身影會準時出現在離家不遠的公園內。稍作熱身,他就開始跑步了。今年69歲的他,走路步步生風,講起話來中氣十足。“這些年,我一直堅持跑步,除了雨雪天氣,沒有中斷過。”李中建告訴記者,運動對他來說,不僅是一項愛好,還成了一種生活習慣。
堅持運動多年的李中建在許昌市跑步界也算小有名氣,他組建的許昌市長跑運動協會跑友有1800余人,“圈兒”里的跑友稱他為“跑屆大哥”,還有人稱他為“花甲少年”。近年來,李中建參加的各類運動比賽非常多,僅馬拉松比賽就參加了20余次。對年近七旬的他來說,這些成績足夠亮眼。“到了我這個年紀,參賽完全就是為了享受過程,享受運動帶來快樂。”李中建開心地說。
參與運動收獲健康和快樂也是市民小李津津樂道的一件事兒。
每逢周末,小李總會拿出手機,在微信群里約朋友“組局”。不過小李組的不是“飯局”,而是“運動局”。“剛參加工作時,周末以吃喝玩樂為主。近幾年,隨著周圍運動氛圍越來越濃、大家的健康意識越來越強,我周末通常會跑步、打球。”小李告訴記者,跟朋友一起運動時,有競技性,就跟比賽一樣,有人領先,有人落后。“落在別人后面時,心中那股不服輸的勁兒一下子就激發出來了,更容易堅持。運動不僅能提高身體素質,還非常解壓,特別適合現在高強度工作的年輕人。”小李說。
隨著生活觀念的改變,大家運動的意愿也越來越強烈。公園、廣場上運動的身影中,出現了越來越多像小李一樣的年輕人。在記者的采訪中,他們紛紛表示,通過運動收獲滿滿,未來將繼續堅持運動。
越來越多的市民被“帶”進運動場,除了朋友相約,許昌市積極培育的群眾賽事也成了增強全民健身意識的有效途徑。市民陳萍參與了單位舉辦的羽毛球賽后,被參賽選手拼盡全力、堅持不懈的精神所感染,自那時起便愛上了羽毛球運動。“運動能釋放工作和生活上的壓力,讓我變得更健康、更自信。”陳萍眼睛里散發著光,她說,“也許這就是運動的魅力所在。”
體育賽事、活動豐富多元,全民健身設施和體育公共服務體系持續完善,場地設施不斷“上新”,也進一步激發了群眾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
健身愛好者黃女士經常在健身房鍛煉。自從發現離家不遠的中央公園安裝了智能健身器材后,黃女士一有空就會和家人到公園,用手機掃描器材上的二維碼,開啟“數字化”的健身之旅。“這里的器材是智能化的,可以計時、計數,還設計了擋板防曬、遮雨,真的很貼心。”9月20日,在中央公園智能健身房鍛煉的黃女士告訴記者,之前來公園主要是跑步、打球,自從新增了智能健身器材后,又多了一個運動選擇。
許昌市體育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年來,許昌市體育事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作為發展體育事業的主體,把滿足人民健身需求作為體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面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目前,許昌市全民健身服務供給不斷增強,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走向更高水平,百姓身邊的體育設施舉步可就,“十五分鐘健身圈”觸手可及,健身賽事線上線下全面開花,全民健身已成為一種社會風尚。“運動已成為市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市民參與健身、追求健康文明生活的濃厚氛圍逐步形成。”該負責人說,在許昌市,一幅“全民健身蔚然成風”的時代畫卷正徐徐展開……
來源:許昌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