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大網站公開征求《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草案)》的意見(以下簡稱“草案”)。
2018年1月8日下午,中國控煙協會、北京師范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北京大醫公益基金會共同在北京舉辦修改“草案”專家座談會,來自公共衛生、臨床醫學、法律、社會學等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出席了會議。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國家為了落實憲法關于發展國家醫療衛生事業、保護并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制定了《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首次在法律層面上明確提出健康是人的基本權益,國家實施人民健康是中國建設戰略目標之一,確立了健康中國實施的基本原則、基本方針。充分體現了全國人大堅持醫療衛生事業的公益屬性,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堅持以基層為重點,全民共享,預防為主,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方針,將健康作為公民的基本權益加以保護。專家們感到由衷的高興并堅決支持。
對“草案”的有關條款,尤其是涉及控煙的第三十三條條款,認為尚有不妥和不完善之處,一致建議修改為:“國家、省、自治區、直轄市等各級政府部門按照已在中國生效的《WHO煙草控制框架公約》所規定的策略,采取立法、宣傳、教育、管理等措施,提高公民對吸煙、酗酒危害的認識, 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煙酒,勸阻公民吸煙、酗酒,減少對國民健康的危害。室內公共場所、室內工作場所、公共交通工具及其他公共場所禁止吸煙; 煙草制品包裝應當印制帶有說明煙草使用具體危害的圖形警示;有效履行全面禁止煙草廣告、促銷和贊助;對吸煙者提供戒煙幫助并將戒煙藥品納入基本醫療目錄等有效措施,逐步減少并最終消除煙草對公民健康和社會的危害。定期考核各部門的執行績效。”
中華醫學會黨委書記、副會長蘇志認為:“草案”一是體現了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新時代黨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思想。二是落實全面依法治國戰略布局,明確規定了公民健康權利義務和國家依法保護公民的健康權益,體現了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和衛生法的立法宗旨。三是緊扣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明確了政府、醫療衛生機構、單位和個人在保護健康中的法定職責、權利與義務。四是單設“促進健康的主要措施”一章,是貫徹預防為主的思想,體現了以疾病為中心轉向以健康為中心的理念轉變。特別是將公共場所控煙正式寫入法律具有重要意義。法律的實施必將有力推進我國對多種嚴重慢性病的有效控制,是實現全民健康目標的最重要措施之一。他建議:建議將第33條第二款中“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應改為“公共場所、工作場所室內禁止吸煙”。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王青斌指出,該法第33條控煙條款存在缺陷:一是沒有對煙、酒進行區分,而是在第一款中和第四款中均將兩者并列。我國現有的立法對于兩者一般也是區分處理的,如《廣告法》對于煙草廣告,采取的是絕對禁止的態度,而對于酒類廣告,則是采取限制的態度,其根本原因也在于煙、酒對于人類健康的危害程度是不同的。二是對于公共場所控制吸煙缺乏明確的方向性的規定,只是簡單授權省、自治區、直轄市立法進行規范。建議在總結我國當前不少地方立法經驗的基礎上,明確規定室內公共場所、工作場所的室內區域以及公共交通工具內禁止吸煙,然后授權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具體辦法。三是有關“煙草制品包裝應當印制帶有說明煙草使用具體危害的警示”的規定有待進一步完善。從各國的經驗來看,僅僅是文字提醒是不夠的,應當借鑒各國的控煙經驗,明確規定應當有圖形警示。四是對于違法行為未規定法律責任。缺乏法律責任的規定,將讓前述的規定失去強制約束力,而僅僅具有指導意義,將難以起到真正保護人民健康的作用。
北京協和醫學院教授楊功煥指出,人大正在征求意見的《草案》需要和WHO《公約》相匹配,履行《公約》是締約方的權利和義務,不能與之矛盾。公共場所控煙的提法也不科學,控煙包括了多項策略,而在室內的公共場所和工作場所等需要嚴格禁止吸煙。而“草案”顯得很空泛,且把控煙策略都交給了地方, 這是不合適的。中國占世界人口的1/5,中國控煙做好了,對全球影響巨大。中國是大國,又是常任理事國,中國對全世界的影響力日益劇增,中國理應做得更好。
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原巡視員廖文科認為:“草案”專門針對學校健康教育、學生健康行為寫了一條,體現了國家對青少年健康的高度重視。青少年時期是健康生活方式和行為的形成最重要最關鍵的時期,是提高國民健康素養的基礎。他希望在“草案”中,一是在明確國家將健康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明確規定和落實健康教育的內容。二是要發揮學科與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三是要強調加強學校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四是建議二十九條“……減少中小學生近視眼、肥胖等不良健康狀況的發生……”中加上“減少吸煙率”。
著名心血管專家、中國控煙協會會長胡大一認為:吸煙是導致諸多慢病共同的危險因素。根據我國2016年6月發布的權威流行病調查數據顯示,血管病死亡率已居城鄉居民總死亡率原因的首位?,F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達2.9億:其中高血壓2.7億、腦卒中1300萬、冠心病1100萬、心力衰竭450萬、肺源性心臟病500萬。每年支付心腦血管疾病的費用其年均增速遠高于GDP增速??刂茻煵菘梢詫崿F“一石多鳥”的效果,而且是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一項措施。大量的研究證實,控煙是減少慢性病發生和所致過早死亡的關鍵措施。在公共場所減少煙草煙霧,可使急性心肌梗死每年減少發作30%—40%左右。我作為醫生,強烈呼吁政府將控煙履約作為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公共場所要全面禁煙。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黨委書記、研究員李新華指出:健康中國2030已經為全民健康指明了方向,“草案”公開征求意見是為實現健康中國2030目標保駕護航。煙草使用是許多慢病包括癌癥、心腦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主要致病原因之一。只有完全實施《公約》要求,全面遏制煙草流行,才能保證健康中國2030目標的實現。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控煙辦主任研究員姜垣指出,《公約》在我國生效已12年,《公約》已明確提出控煙的內容。我們希望“草案”能按照《公約》的要求,在法律中明確提出全面禁煙,禁止煙草廣告促銷、贊助,盡快提高煙草稅率,開展吸煙危害健康的宣傳,逐步降低煙草使用率,保障人民的健康。
中國控煙協會高級顧問、資深控煙專家許桂華指出,自《公約》生效以來,世界各個國家都積極履行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推出多項有效的控煙政策,并已取得了顯著的進步。截至2016年年底,目前全球已有125個締約方制定并實施了具有不同法律效力的公共場所禁煙規定。99個締約方建立了相應的執法機制。全世界有143個國家禁止電視、廣播、雜志和報紙上刊登煙草廣告;全世界有126個國家煙盒包裝上實行了印制警示圖文;十年來,全球煙草消費減少了10%。而這126 個國家的平均吸煙率從2005 年的24.7%下降至2015年的22.2%;其中北歐的吸煙率降低了7.1%,拉丁美洲和南美洲的吸煙率降低了6.8%,這些區域的國家實施了多項重要的煙草控制措施,并達到了世界衛生組織最優水平的標準。反觀我國,在全面控煙方面雖取得了一些進展和成效,但是《公約》規定的有效政策還遠遠沒有得到有效實施,如:至今沒有全國性的公共場所禁止吸煙的法律,卷煙價格仍然偏低,低廉的煙價很難減少低收入群體,尤其是青少年吸煙欲望,煙盒包裝上至今未采用有效的警示圖片等,遠沒有達到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煙草消費在全球普遍下降10%的情況下,我國不降反增,我國人口占有全球的1/5,但煙草消費卻占全球消費的44%。在我國要遏制慢性疾病不斷攀升的態勢,必須加強履約控煙的力度和步伐??茖W已經證明,吸煙是導致諸多慢性疾病的原因,而控煙又是一項效果最好,投入成本最小的預防有效策略。控煙不僅是防病的需要,也是顯示我國是負責任的大國形象的體現。因此,人大常委會應該在制定本法中,將控煙的所有有效政策作為法律條款納入,尤其是在33條中,明確禁止公共場所室內全面禁止吸煙,而不是讓各省、自治區自行制定。不僅十分必要,而且十分可行。
首都醫科大學肺癌診療中心主任、宣武醫院胸外科主任,著名肺癌防治專家支修益指出,科學已經證實,煙草中含有數百種有害物質,69種致癌物質,吸煙可以導致多種疾病,有愈來愈多的證據顯示,男性80%肺癌、女性50%的肺癌是由吸煙導致的。但是對世界科學家早已經證明、各國政府形成共識的煙草危害事實,煙草企業仍然在百般扺賴,企圖用種種方式消除或者淡化公眾對煙草危害的認識,干擾控煙工作,主要表現:第一否定煙草危害的科學證據,到處宣傳都是外國拿出來的數據,我們國家拿出數據少。其實國內科學家經過幾十年、幾十萬吸煙者的研究,同樣證明了煙草對健康危害,可是煙草公司一再否認,仍然企圖用各種理由推翻吸煙有害健康事實,并用吸煙可以減少腦癡呆發病、吸煙不得SARS等毫無根據的謬論,企圖消除公眾的認知,企圖阻止影響想戒煙的人。 第二是淡化吸煙對二手煙危害,并用各種所謂的“低焦油”、“淡味”、“細支煙”、“高檔煙”鼓勵吸煙者繼續欺騙吸煙者。他們認為二手煙沒有危險因素,他們用各種營銷手段,強調低焦油細支煙等無害,打出許多誘人廣告。不管對青少年還是年輕女性,正是煙企的宣傳策略,讓更多的女性抽起煙草,走進煙草,接近煙草,成為新煙民。三是干擾我國控煙履約工作,我在控煙協會任志愿者多年,我深深感受到每項重要控煙政策措施出臺過程中,都有煙企的阻力,如近年全國公共場所控煙條例在立法過程中,就是在煙企干擾下陷入僵局。我呼吁,本次《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第33條,一定要明確規定"公共場所室內禁煙吸煙"。這是防制慢性疾病最有效、成本最小的措施,中國慢性病的攀升將在今后的幾十年中,會給數百萬家庭生活和經濟代來不堪忍受的痛苦和負擔,該是政府痛下決心的時候了。
新探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國內知名控煙專家王克安教授表示,現在估計每年已超過100萬人因為煙草使用而死亡,到2050年如果沒有有效控制,每年將達到300萬人死于煙草使用。中國是最大的煙草生產國、煙草消費國,也是最大的受害國,中國人口約占世界的1/5,而吸煙人數占了總吸煙人數的1/3,消費了全世界44%的煙草。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男性醫務工作者的吸煙率達到46%,其他發達國家都在10%以下,如美國這一比例為9%、新西蘭為5%,澳大利亞僅為3%??責熃逃ぷ魅燥@得十分必要,尤其是對守候公眾健康的醫務工作者來說,其吸煙比例如此之高,令人難以理解。
北京市控煙協會會長張建樞認為:“草案”是落實十九大精神,符合健康中國戰略目標。就第33條提幾點修改意見如下:控煙還是應該全國層面立法,讓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自行制定會給以后的執法帶來困難,標準不一,各行其道,對于我們日益增長的人員交流十分不利。北京市控煙條例執行中的一個難題就是外地游客不知道北京市控煙條例。所以還是應該全國統一立法,標準一致,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執法的早晚寬嚴有所差別。再一個就是應該增加煙草危害警示圖形印上煙盒包裝。國際上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做到了,取得了良好效果。大國中有美國、英國、澳大利亞、俄羅斯、印度、巴西,還有韓國等國家都做到了,只有中國和日本還沒有做。這是對人民健康的不負責任,是一種國家的恥辱!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院研究員黃金榮指出,第三十三條最優修改方案:國家采取綜合控煙措施,通過宣傳提高公民對吸煙危害的認識,禁止在室內公共場所、室內工作場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吸煙,全面禁止煙草廣告、促銷和贊助,統一要求在煙草制品包裝上印制說明煙草使用具體危害的圖形和文字警示,對煙草制品的成分進行管制,逐步提高煙草制品消費稅,并將戒煙服務納入醫療保障范圍,以減少國民的煙草使用。
次優方案:國家采取綜合控煙措施,通過宣傳提高公民對吸煙危害的認識,禁止在室內公共場所吸煙,全面禁止煙草廣告、促銷和贊助,對煙草制品的成分進行管制,逐步提高煙草制品消費稅,并將戒煙服務納入醫療保障范圍,以減少國民的煙草使用。煙草制品包裝應當印制帶有說明煙草使用具體危害的警示。煙草制品包裝必須印制說明煙草使用具體危害的圖形的時間由國務院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