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糧、肉、菜關系著家家戶戶的餐桌。近期,部分農產品價格出現了波動,引起消費者關注,新冠肺炎疫情多點散發的態勢也給農產品流通帶來了一些挑戰。
在疫情常態化防控的當下,國內農產品市場行情究竟怎樣,如何做好保供穩價工作,讓居民端得穩飯碗、餐桌豐盛吃得好?記者采訪了政府有關部門負責人、生產者和有關專家,找尋答案。
▲近日,安徽廬江縣金牛鎮健康村一家蔬菜生產基地內,菜農正在大棚里采收上海青等蔬菜供應市場。趙德斌 攝
庫存足調得出 “糧袋子”有保障
“我們這邊現在苗情還可以!”河南省信陽市息縣種糧大戶柳學友去年秋天多種了2000余畝小麥,眼下的行情更增添了他種糧的信心。“做農業得搞到飯吃,才能讓大家都吃上飯。”柳學友告訴記者,由于春節過后是小麥銷售淡季,往年此時價格也會有所上漲,不過這都是暫時的。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數據顯示,近期,政策性小麥成交價格持續回落。3月16日,政策性小麥拍賣共計投放2014至2017年產小麥52.48萬噸,總成交率99.61%,成交均價較上周回落33元/噸。此外,秋糧市場運行總體平穩,“糧袋子”有保障。
糧價總體穩定
眼下,中晚稻旺季收購已經結束,稻谷、玉米等秋糧旺季收購也接近尾聲。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秋糧上市以來,中晚秈稻、粳稻收購進度一直快于上年,大豆比較平穩,玉米上市初期略慢,后期逐步加快。特別是去年12月中下旬以來,農戶積極賣糧變現,加工企業加快補庫,貿易企業購銷踴躍,儲備企業采購輪換糧源,糧食收購進度明顯加快。截至3月15日,主產區各類糧食企業累計收購中晚稻、玉米和大豆16898萬噸。
事實上,作為主要口糧之一,進入收購旺季以來,稻谷價格一直以穩為主,主產區中晚秈稻、粳稻收購均價每斤分別為1.37元、1.35元左右。農業農村部重點農產品市場信息平臺數據顯示,自2021年2月以來,粳米、早秈米、晚秈米等稻米出廠價同樣走勢平穩。
“這主要是由于稻米供需總體寬松,所以市場價格比較穩定,短期價格波動也不會太大。”農業農村部稻米市場分析預警團隊分析師、中國水稻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紀龍表示,從全球供需情況來看,大米主產國和主要出口國都在亞洲。據美國農業部的最新預測,全球大米產量較上年還有所增加,大米供給總體寬松。
供給有保障
糧價總體穩定的底氣來于“手里有糧”。記者從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了解到,2021年全國糧食產量再創新高,秋糧更是增產191億斤,其中相當一部分將用于今年消費。
“目前,我國糧食庫存處于歷史高位,保供穩價的物質基礎非常扎實。”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我國小麥和稻谷連續多年產需平衡有余,現有庫存在滿足口糧消費需求的基礎上,還有較多富余,能夠用于其他消費。玉米庫存同比增長近10%,其中政策性庫存進一步充實,企業商品庫存增加較多,既體現了糧食庫存結構更加優化,市場調控和供應保障能力持續增強,也反映了企業防范風險意識和市場經營能力不斷提高,保障糧食安全的層次更加豐富。
“我國小麥連續多年豐收,并且口糧自給率一直保持在高水平,供給整體是有保障的。”對于近期備受關注的小麥,農業農村部小麥全產業鏈分析預警團隊首席分析師、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產業與技術研究室主任曹慧表示,隨著飼用需求減弱、用糧企業開始按需采購,小麥市場行情正在逐漸回歸理性。“消費者發現超市貨架怎么都搬不空,居民家里堆滿放不下了,成品糧采購熱情自然也就消退了。”
此外,國家有關部門近期公布了2022年稻谷最低收購價格,早秈稻、中晚秈稻和粳稻最低收購價比上一年均有所提高,加上小麥最低收購價格水平連續提高,種糧農民利益得到保護,更多農戶像柳學友一樣種糧更有干勁,這為糧食生產再獲豐收提供了有力支撐。
調控有手段
庫存足,還要調得出,運得到消費者的手上。近年來,我國糧食市場調控體系逐步完善,調控針對性和精準性進一步增強。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新聞發言人秦玉云介紹,根據市場變化,國家及時啟動了政策性糧食拍賣,已累計成交100億斤,成交率在99%左右,有效滿足了面粉加工企業的用糧需求。3月初,還啟動了政策性稻谷拍賣,每周安排36億斤,進一步增加了市場糧源供應。
近日,重慶糧食局印發《重慶市糧食應急保障企業管理細則》,要求區縣原則上每個鄉鎮(街道)至少設立1個糧食應急供應網點,且每3萬人應至少設立1個糧食應急供應網點。
這只是我國糧食應急保障體系建設的一個縮影。當前,我國已建立起國家、省、市、縣四級糧食應急預案體系,截至目前,全國共有糧食應急加工企業5507家、糧食供應網點45939個。
“除充足的原糧儲備外,目前,36個大中城市及市場易波動地區成品糧油庫存保障能力都在20天以上。”秦玉云表示,各地正積極創新糧食應急物流運輸方式,加強城市、社區、城際、農村配送的有效銜接。
豬價低位徘徊 養殖端降本穩產能
豬價自2021年7月以來便在低位震蕩,利好消費者的同時,也讓養殖場(戶)普遍承壓。對此,農業農村部豬肉全產業鏈監測預警首席分析師、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朱增勇表示,在價格低位下避免養殖端過度悲觀導致的盲目退出、清欄或者過度淘汰,對穩定未來長期生豬產能顯得尤為重要。
在目前豬肉價格下行背景下,養殖端能采取哪些措施應對壓力穩住自身產能?對此,記者采訪了相關專家、龍頭豬企和中小養殖戶。
短期內豬肉供給依然寬裕
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豬肉價格已連續6周下降,2022年第11周16省(市)瘦肉型白條豬肉出廠價格總指數的周平均值為每公斤15.73元,環比下跌1.4%,同比下跌54.3%,較上周擴大0.2個百分點。
“生豬的供需基本面并未改變,預計今后兩個月豬價還將弱勢運行。”朱增勇表示,目前生豬供給依然寬裕,盡管能繁母豬存欄量已回調到綠色合理區域,但生豬出欄仍慣性增長,加上春節后是豬肉傳統消費淡季,導致未來豬價短期內低位徘徊可能性大。
在他看來,當前供給寬松的局面與2021年年底生豬存欄量偏多有關。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2021年12月全國生豬存欄4.49億頭,同比增長10.5%;同時2021年4季度末能繁母豬存欄為4329萬頭,相當于正常保有量的105.6%,產能大幅增加,處于黃色區域。
而當前養殖端的產能調整,決定的則是2023年的供需基本面改善。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2022年1月末能繁母豬存欄(萬頭)4290,已處于產能正常波動的綠色區域。朱增勇認為,下半年供需平衡的可能性會比上半年高。
龍頭豬企節本增效穩產能
“短期的價格波動并不會使規模企業對產能進行大的調整。”龍頭豬企牧原股份相關負責人表示。記者從牧原了解到,截至2021年底,公司能繁母豬存欄量為283.1萬頭,預計2022年能繁母豬數比2021年略有增長。
據了解,生豬養殖成本主要由飼料、人工和疫病防控等成本組成。“我們公司養殖成本短期內沒有太大變化。”牧原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應對價格低位導致的成本壓力,該公司通過推行低玉米豆粕配方、調整飼料原料采購策略、借助遠期合同控制采購價格等方式降低飼料成本;通過智能環控、養豬機器人等智能裝備,降低人工成本的同時,也降低了疫病傳播風險。
對龍頭豬企來說,延伸產業鏈和促進產業轉型才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長遠之道。在朱增勇看來,牧原2019年進入屠宰行業的做法是該企業進入完善產業鏈初期階段的標志。當前牧原屠宰投產產能為2200萬頭/年,已形成集飼料加工、種豬選育、種豬擴繁、商品豬飼養、屠宰肉食于一體的產業鏈。
大戶參與“保險+期貨”鎖收益
此輪養豬利潤波動,讓更多中小規模養殖戶對價格風險管理的訴求陡然提升。
“穩定整體生豬產能,避免豬價大起大落,是我們養豬人共同的愿望。”對于重慶市云陽縣養殖戶李大爺來說,即便養了十幾年豬,行業內的周期性利潤波動依然讓他心有余悸。
“過去的生豬保險賠付水平較低,而‘保險+期貨’項目能讓養殖戶收入保障水平提高至80%以上。”大地財險重慶分公司業務員向記者介紹,2021年在云陽開展項目時,當地共有18位養殖戶為6144頭生豬投保,保費出資比例按農戶出20%、政府出30%、大連商品交易所出50%來算。最后賠付時,養殖戶們驚喜地發現自己僅為每頭豬出資50多元保費,卻獲得了1000元的賠付。
基本收益鎖住了,養豬就更有信心了。自從有了過去的經驗,不少當地養殖戶對參與2022年生豬“保險+期貨”項目的積極性高了許多。
成功的案例還有很多。如今“保險+期貨”項目正在全國遍地開花。據了解,由大連商品交易所設立的2021年“大商所農民收入保障計劃”已完成運行124個生豬“保險+期貨”項目,覆蓋全國27個省份,實現理賠1.67億元,保障生豬數量219萬頭,幫助近萬名養殖戶鎖住了基本收益。
山東聊城:力促“菜籃子”產品穩產保供
為確保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生活物資保障,3月17日,山東省聊城市農業農村局印發了《聊城市農業農村局促進“菜籃子”產品穩產保供、保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生活物資保障工作方案》,要求各縣(市、區)農業農村部門統籌做好疫情期間米面、食用油、蔬菜、肉類、水產品、蛋品、乳制品等農產品生活物資的應急監測、生產調度,配合有關部門開展農資供應,做好相關物資運輸、儲備投放等工作,滿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維護經濟社會穩定。
在切實增強“菜籃子”生產保障能力方面,當地對聊城重要農產品生產產能和供應基地底數進行了全面摸排,具體到每一個規模化以上的蔬菜生產基地、生豬屠宰企業和蛋雞養殖場,切實做到全面掌握情況,隨時進行調控。加強全市蔬菜、畜產品、水產品生產的技術指導服務,及時研判分析生產形勢和發布生產信息,指導應對突發重大病蟲害、重大自然災害、極端天氣,統籌抓好生產發展,穩定蔬菜、肉蛋類和水產品生產能力。針對蔬菜品種確定了1到2個主產縣(區)作為重點保供基地,明確具體聯系人和工作職責以滿足突發情況下省內外蔬菜調控需要。加強畜禽產業會商研判,及時發布信息,穩定市場供求;配合聊城市發改委、商務部門通過加強調運、投放豬肉儲備等方式,確定1到2個主產縣(區)作為重點保供基地,明確具體聯系人和工作職責,切實保障豬肉市場供應。
同時,當地還啟動了“菜籃子”產品生產調度制度。及時發布“菜籃子”產品生產情況,組織好與糧油菜肉蛋奶等產品相關的種養、采摘、屠宰、加工、運輸、銷售等生產活動。持續開展畜禽產業運行監測預警,及時調度生產、屠宰、交易、外調等信息。自3月中旬起實行每周兩次調度,要求各縣(市、區)農業農村部門落實專人負責信息調度工作,確保信息時效性、真實性、準確性。
從聊城市農業農村局最新調度情況來看,當地菜、肉、蛋、奶等“菜籃子”產品生產穩定、供給有保障。截至目前,聊城市在田蔬菜面積99.93萬畝,日收獲產量16706噸,日上市量16425噸。目前上市的蔬菜主要為瓜類、茄果類、豆類、葉菜類等常規蔬菜。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運行平穩,日生產飼料10512.8噸,滿足畜禽養殖需要。禽類存欄量14108.96萬只,日出欄量208.08萬只;生豬存欄量221.03萬頭,日出欄量8914頭。肉類日供應量3518.44噸,禽蛋日供應量1769.41噸,鮮奶365.86噸,肉蛋奶產量供應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