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導致鋁和鋼鐵等關鍵原材料價格飆升,同時油價上漲使得運輸成本上升,可再生能源的項目受到打擊。
俄烏沖突不僅推高了不可再生能源的價格,也讓可再生能源的價格水漲船高。
事實上,可再生能源項目在沖突前就已經面臨供應鏈緊張和原材料價格上升的問題。兩年前的全球疫情給風能和太陽能開發商造成了瓶頸,如今新的壓力正在沖擊著他們,使許多項目的完工時期再次延長。
如今各國政府都在呼吁加快向可再生能源的過渡,以避免在石油和天然氣方面依賴俄羅斯。但短期內加快步伐幾乎是不可能的。
油價持續攀升,新能源項目受到沖擊
全球風能和太陽能在過去的十年里蓬勃發展是由于成本迅速下降,使其項目與傳統發電相比更具競爭力來源,同時越來越多的政府提倡低碳排放。
標準普爾全球大宗商品觀察公司的數據顯示,去年,風能和太陽能發電在全球發電總量中所占比重分別約為6.4%和4%,高于五年前的3.8%和1.4%,預計還將進一步大幅增長。標準普爾估計,去年太陽能發電的成本從2010年的381美元/兆瓦時降至45美元/兆瓦時。與此同時,陸上風力發電的成本從2010年的89美元/兆瓦時降至48美元/兆瓦時。
然而俄烏沖突之后,鋁和鋼鐵等關鍵原材料價格飆升,同時,油價上漲導致運輸成本上升,可再生能源的項目受到了打擊。根據Wood Mackenzie和太陽能行業協會一份報告,三分之一的美國太陽能計劃自2021年第四季度起,將被推遲至少一個季度;13%預計在今年完成的項目計劃將被推遲或取消。
生產商如何應對?
據華爾街日報,法國公用事業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商Engie SA北美可再生能源部門負責人Dave Carroll說,該公司目前都是在接近項目開工日期的時候與客戶簽訂合同,以便更好地了解成本上漲或潛在的物流問題。Carroll說,成本預測比一年前要復雜得多。
自疫情爆發以來,丹麥主要風力發電開發商?rsted等制造風力渦輪機的公司受到了嚴重的打擊,因為移動巨型葉片的成本在進一步提升。
上個月,?rsted在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說,通貨膨脹和項目延期對其在美國的海上風力發電項目造成了壓力。?rsted美國首席執行長David Hardy說:“現在與油價上漲掛鉤的海上燃料正在推高船舶合同,簽訂船舶合同類似于‘墨菲定律’。”
總部位于馬里蘭州的發電公司Competitive Power Ventures有幾個正在進行的可再生能源項目。該公司表示,它正在囤積大量所需的太陽能電池板和其他設備,希望避免未來的供應限制,并一直在篩選不需要進行重大輸電升級的開發地點,以減少申請接入電網的審批可能出現的延遲。
據華爾街日報,Bernstein Research公司可再生能源高級分析師Deepa Venkateswaran表示,這些可再生能源項目開發公司的成本肯定會再次上升,盡管關鍵部件都不是來自俄羅斯或烏克蘭。
新能源關注度提升
俄烏沖突導致原油成本大幅提升,也成為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重要動力,讓長期呼聲很高卻進展緩慢的風電、核電及太陽能瞬間攪動起來,而這種趨勢的傳導速度也將會越來越快。
Venkateswaran表示,當前的這一系列問題被視為新能源項目即將到來的中期問題,因為越來越多的人呼吁減少對俄羅斯化石燃料的依賴,對可再生能源項目的需求正在加速增長。
Venkateswaran女士說:“從中期到長期,更大的積極影響是,人們對發展可再生能源和解決準入等障礙的緊迫感增加了。”
編輯/t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