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集村誕生了中國北方較早的農村黨支部之一;一本叫“大胡子”的書在這里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烽火連天的歲月里,大王鎮兒女踐行《共產黨宣言》理論,守護祖國山河。
革命年代,劉集人都有一個共識——照“大胡子”說的去做,就不會錯;聽“大胡子”的話,就有田種、有飯吃。為讓老百姓不受欺負、能吃飽飯,中共劉集支部帶領群眾拿起武器干革命,先后有192人參加革命,乃至獻出寶貴的生命。
身為劉集后人的我,沐浴著黨的光輝,從小就經常聽爺爺奶奶講起那一個個感人的英雄事跡。受紅色文化熏陶,我的心里早就種下了一顆紅色種子。大學畢業后,我成為《共產黨宣言》陳列館的一名講解員,穿梭在展館里,一遍遍打開記憶的匣子,一次次講述這段飽含著苦難、曲折而又光輝的偉大奮斗之路,不斷地重溫一代又一代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不懈奮斗、不懈追求的如歌歲月。
每每講到大王鎮籍烈士——南京特委書記李耘生,為革命事業傾盡其27年燦爛年華,血灑雨花臺時,觀眾都會熱淚盈眶,我同樣收獲著感動和力量,也激勵著我更加熱愛這份工作。2017年,展館迎來了一位專程從南京來的特殊客人,她就是李耘生烈士的女兒杜早力。這也是她第一次回到父親生長的地方,我陪同她參觀了陳列館,并仔細為她講述李耘生生前的英雄事跡。當她看到1982年母親在雨花臺祭拜的照片時感慨萬千地說:“母親回去后在房間痛哭一場,那是我第一次見她落淚,好像要把這幾十年的思念全部宣泄出來。”
如今,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的國家正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發展姿態。仔細想來,《共產黨宣言》對于我們年輕一輩同樣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不可估量的作用。當我們享受著如今的美好生活,我們應當知道,信仰的力量潤物細無聲般地支撐著我們的家和國,過去、現在和將來,皆是如此。
劉集,是紅色基因的發源地,如今的紅色劉集,更是富美劉集、幸福劉集。
現在步入我的家鄉——劉集后村,仿佛置身“紅”的世界、“綠”的海洋。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幫扶下,村黨支部充分利用紅色資源優勢,把紅色文化與自然資源相結合,做好“紅”“綠”產業大文章,把傳承紅色文化與鄉村發展結合起來,走出了一條具有當地特色的路子。先輩們的事跡始終激勵著我們,身為展館講解員的我,將立足崗位,刻苦鉆研,做好紅色故事的傳播者,懷揣信仰,講述黨的光輝歷程、訴說家鄉故事。